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金先生的学术成就——吕绍刚教授在“纪念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日期:2003-02-24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讲过的话尽量不讲。今天讲四个问题。一是金先生的学术成就问题。二是金先生的代表作问题。三是金先生的师承问题。四是金先生学术评价的问题。\r\n\r\n一、金先生的学术成就问题。\r\n\r\n金先生活了20世纪一百年。一百年里大体上做了一件事,就是与书打交道:读书、教书和写书。孜孜不倦,老来弥笃,一辈子写过很多论著,可谓著作等身。书10部:(《易通》、《关于奴隶制度的几个问题》、《中国奴隶社会史》、《论井田制度》、《学易四种》、《周易讲座》、《周易全解》、《孔子新传》、《尚书·虞夏书新解》、《系辞传新编详解》)。论文集四部:(《古史论集》、《金景芳古史论集》、《知止老人论学》、《金景芳晚年自选集》)。论著文字总量大约600万字。我们的任务是想办法给金先生出全集。\r\n\r\n这些学术成果,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三个“结合”的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六个重点的研究方向。三个“结合”是张岂之先生在96年纪念金先生95寿辰的一篇文章中的提法,张先生这三个“结合”的提法很准确很科学。这个问题后面我要专门讲,这里先撂下不提。\r\n\r\n所谓两大方面的内容,也无需细说。大家都知道,金先生的学问,不外乎两方面:一思想史、二社会史。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周易是金先生学问的一大项,但是可以归到思想史里,不必单立。\r\n\r\n从两大方面内容可以看出六个重点研究方向,这要细说一说。\r\n\r\n第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是《周易》。\r\n\r\n金先生一辈子研易的时间最长。从20岁算起到去年去世,长达80年之久。平生第一本著作(《易通》)是关于周易的。最后一部著作(《系辞传新编详解》)也是关于周易的。金先生一生的学问始于周易也终于周易。\r\n\r\n金先生对周易的贡献有以下几点:第一、八卦始于尧舜,不始于伏羲。第二、易经的作者的确是周文王。第三、易传的作者肯定是孔子。第四、《系辞传》“大衍之数五十”之下本有“有五”两字,是传抄时脱掉了。第五,周易经传统一,传是经的解说,经是传的根据,二者不可分开。第六、认定周易是儒家的经典。易传不反映道家思想。\r\n\r\n第二个重点研究方向是孔子。\r\n\r\n金先生一辈子都对孔子感兴趣。文革中戴着孔教徒的帽子,也敢替孔子说公道话。在孔子问题上金先生有三点见解是精辟的。一是说研究孔子不可仅仅根据一部《论语》。二是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三是说人们对孔子的态度因时而异。乱世,战争时代,必批孔反孔;盛世,和平建设时代,必研孔、敬孔。这三点见解是著名的,国内外学术界都知道。\r\n\r\n第三个重点研究方向是《尚书》。\r\n\r\n金先生着力研究《尚书》的时间不太长,但进展很大。90年代初金先生决定指导我写一部《尚书新解》,写4本,虞夏一本,殷商一本,周两本。我只写成了一本半,96年出版了一本。这一本学界反映还好。林沄教授在一篇评论中给以很高评价。在写《尚书新解》的过程中我才了解金先生六经都熟悉,不仅周易,《尚书》也极了解,盘庚篇开头两句:“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从汉至清,大家都没讲对。金先生说“盘庚迁于殷”是个单独的句子,不与下文连贯,在篇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可视作全篇的题目。第二句“民不适有居”的“适”字应训悦训乐。意谓民对现在的“有居”不喜欢,希望迁徙。这样就解决了盘庚究竟为什么迁殷的大问题。金先生对《尧典》、《洪范》都有独到的见解。\r\n\r\n第四个重点研究方向是宗法制度。\r\n\r\n宗法制度问题在中国学术界分歧很大。金先生1956年写了一篇《论宗法制度》的学术论文,运用恩格斯两种生产的理论,继承前人尤其清人程瑶田、凌廷堪、近人王国维的研究成果,坚定地树立了正确的宗法观点。金先生认为某些学者甚至大学者,说“天子是天下之大宗”、“诸侯是一国之大宗”,是误读古书的结果。金先生关于宗法制度的观点有两点至关重要:第一肯定宗法制度创立于西周,商代不可能有宗法制度。第二,宗法制度的根本特点是《礼记》上“别子为祖”这句话。就是从君统中“别”出宗统来。其实,金先生的意思同清人程瑶田《宗法小记》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宗之道,兄道也”,是一致的。现代大学者中据我所知只有金先生一人真正弄懂了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r\n\r\n第五个重点研究方向是井田制度。\r\n\r\n井田制度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基础,不了解井田制度就不能了解中国奴隶社会。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对井田制度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胡适为代表的否定派。胡适认为“豆付干块的井田制不可能”。他根本不相信《孟子》、《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郭沫若虽然不赞成胡适的意见,但也不承认《孟子》、《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但是他想自己另外造出了一个井田制度。实际上也等于否定了井田制度。这种疑古的观点影响了中国学术界几十年,很多学者深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实际上采取否定井田制的态度。\r\n\r\n金先生是胡适以及郭沫若的井田观点的反对派。金先生对井田制度做过多年研究,80年代初出版过一本专著《论井田制度》,在稍后出版的《中国奴隶社会史》一书中有专章讲井田制度。90年代写的《学术自传》在学术成果一项中又重点讲了井田制度。金先生一方面根据马恩关于欧洲马尔克公社的理论,一方面根据中国古书记载,具体论证中国古代豆付干块的井田制是存在的,对古书中的一些概念讲得清清楚楚。\r\n\r\n第六个重点研究方向是古史分期问题。\r\n\r\n这个问题是金先生70年代研究的重点。所谓五朵金花之一。金先生受清人恽敬《三代因革论》的启发,断定秦代是中国历史一个根本性变化。中国古史就应在这里分期。郭老把古史分期断在春秋战国之交。根据是当时产生了新生的地主阶级。再进一步的根据是左宣15年的“初税亩”。他认为有了“初税亩”就表明有了地主阶级,就有了封建社会。这是主观臆想,是曲解古书。金先生在《历史研究》1979年第l、2两期上发表批郭的文章,捅了马蜂窝,惹来许多麻烦。90年代有一次我与金先生闲聊,我说当年争论古史分期问题无大意义,有那精力研究别的不是更好吗!当即受到金先生的驳斥。\r\n\r\n二、金先生的代表作问题。\r\n\r\n代表作可以是书,也可以是论文。一般说,论文更能够代表一个人的学问。代表作不应该太多。金先生的代表作有书,也有论文,我认为论文是主要的。\r\n\r\n代表论文有:\r\n\r\n《春秋释要》 1941年 东北大学《志林》\r\n\r\n《易论》 1955年 东北人大文科学报\r\n\r\n《论宗法制度》 1956年 东北人大文科学报\r\n\r\n《中国古史分期商榷》 1979年 《历史研究》\r\n\r\n代表著作:\r\n\r\n《易通》 1939年\r\n\r\n《孔子新传》 1992年 湖南出版社\r\n\r\n《尚书虞夏书新解》 1996年 辽宁古籍\r\n\r\n《系辞传新编详解》 1998年 辽海出版社\r\n\r\n三、金先生的师承问题\r\n\r\n金先生没上过大学,学问都是自学的。就是说,金先生的学问没有师承。但是金先生又确实有一位他十分尊敬的老师。这个问题应当怎么理解呢?\r\n\r\n我是这样看的,金先生的学问,经学、文献学、历史学,都是他自学的,不是马先生的专长。马先生的专长在宋明理学、佛学方面,金先生又没有学。所以我说金先生的学问没有师承。但是有一位他十分敬仰的好老师。马先生的人格、治学方法对金先生有深刻影响。\r\n\r\n金先生承认马先生是他的老师,证据有以下几点:\r\n\r\n1.金先生在学术自传中特别记述他1940年9月到1941年11月在四川乐山乌尤寺复性书院跟马先生念书一年又两个月的事实经过。\r\n\r\n2.金先生在某些书面文字中提及马一浮都敬称先师马先生。\r\n\r\n3.马先生也承认金先生是他的弟子。解放以后马先生曾列出弟子名单。复性书院学生有的列入,有的没列入。金先生列在名单中。金先生对此由衷高兴。\r\n\r\n4.80年代和90年代初,浙江方面曾开过几次纪念马先生的会议,每次金先生都没去。没去的原因主要是感到对马先生的评价不好办,过或不及都有失尊敬。可见金先生十分尊敬马先生。\r\n\r\n5.金先生80年代到90年代初,与在安徽省妇联工作的马先生的外甥女丁女士常有书信往来。当年丁女士母女与马先生一起住在乌尤寺复性书院,金先生认识她。她每次来信,金先生都深情地回忆起马先生的往事。\r\n\r\n通过以上事实,我敢肯定金先生承认马先生是他的好老师,马先生承认金先生是他的得意弟子。\r\n\r\n总之,金先生是自学成才,他的学问没有师承。但他有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马一浮先生。\r\n\r\n马先生当年就享大名,是公认的国学大师、江南耆宿、民初浙江督军汤寿潜的女婿。清末江南乡试与鲁迅先生是同榜举人,而名列鲁迅之前。于书无所不读,尤喜宋明理学、佛学,且长于书法篆刻。马先生身后,两岸学术界都认同马先生是著名的儒学大家。马先生与熊十力齐名,声名高过熊十力。\r\n\r\n金先生是马先生弟子,大家都知道。如果金先生稍微强调一下这一事实,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谁也不会说什么。但是金先生性格率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是别人的就是别人的,绝不沾老师的光。这就是金先生的性格。这就是他把马先生是他老师这一重要情况看得很淡的真正原因。\r\n\r\n四、金先生学术评价问题。\r\n\r\n说金先生是国学大师,一点不过分。金先生真正是大师级的学术人物。但是国学大师这顶帽子不够具体。金先生主要是研究历史的,所以我们也叫他历史学家。而历史学家不一定是国学家。怎样评价金先生恰当呢?我看张岂之先生三个“结合”的提法很好,符合金先生的实际情况。\r\n\r\n三个“结合”是:\r\n\r\n文献学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结合;\r\n\r\n经学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结合;\r\n\r\n思想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结合。\r\n\r\n这三个“结合”反映金先生学问在史学方面,金先生是个历史学家,是个有深厚国学根底的历史学家。这在张先生的三个“结合”中反映得很清楚。\r\n\r\n文献学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结合。\r\n\r\n既重视文字训诂,注意概念范畴之文献学的本来意义,又重视思想史方面的理论探索。金先生治学汉宋并重。把文献学的求是精神和思想史的理论探索融为一体。这是金先生的特长。金先生许多论文是文献学与思想史研究结合的精品、楷模。\r\n\r\n经学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结合。\r\n\r\n经学是研究儒家六经的学问。中国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对六经的阐释和演绎。缺乏经学修养,思想史研究便不可能取得重大成果。对于金先生说来,这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事实如此。金先生的学问是由经入史。先是经学底子很厚,由经学深入到史学。所以金先生治学表现为经学与思想史紧密结合是当然的事情。治经学就有个今古文问题。有人以为金先生是今文家,这是很大的误解。据我所知,金先生是今文家又不是今文家,是古文家又不是古文家。他主张今古文兼容,反对今古文对立。他唯真理是从,谁对服从谁。对古人对今人都如此。清人惠栋和戴震是清代考据学的两位奠基人,都是大古文家。惠栋走极端,非汉人讲的不信。金先生批评惠栋不遗余力。戴震的学风是求真创新。金先生特别欣赏戴震。戴震以后,经由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人形成实事求是,无证不信的乾嘉考据学派,金先生也特别欣赏。另外,金先生接受六经皆史的观点,视孔子为史家之宗主。坚信《周礼》、《左传》不是伪书。治“三礼”相信郑玄注及清代几位古文礼学大家。所有这些都不能说金先生是今文家。\r\n\r\n但是金先生又对于春秋公羊学很感兴趣。对乾嘉之后清代几位今文大家(如庄存学、刘逢禄、宋祥凤、魏源、龚自珍、邵懿辰等)都给以较高的评价。不管今文家古文家,谁好他就说谁好。谁对就说谁对。对于我们现当代的学者,尤其我们晚辈,他最强调的是读古书,把古书读懂。对于没读古书或没读懂古书就瞎说一通的人,金先生最看不上。金先生对自己也是这样要求。做文章总是以古书为根据,古书无征是不信的。\r\n\r\n思想史研究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结合。\r\n\r\n中国史本来有两条线,一条是思想史,一条是社会史。两条线关系密切,相互支持。但是一般人做不到两条线都重视,往往偏重一条线。金先生的史学研究两条线都有。两条线构成一个整体。整体中有自己一套古史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之上又有他自己的古代思想史和经学史的一系列观点。他的一些最著名的论文如《论宗法制度》、《论井田制度》、《中国古史分期商榷》、《易论》等就是这个古史理论体系的代表作。它们之中包含着经学的内容和思想史的内容。金先生的史学论著都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筋,也不是空洞洞的几个概念,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躯体。\r\n\r\n这样说来,说金先生是一位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古史专家、古文献学家、古代思想史家是恰当的。说金先生是国学大师、经学家、易学家等等当然也正确。但是都不全面,都强调了一面,漏掉了另一面。概括地说,就是叫做历史学家,最为准确,最为科学。20世纪中国学术界,真正够得上历史学家的人能有几个呢?金先生是一个。把金先生叫做古史专家、古文献专家、古代思想史家,并不妨碍我们称他为国学大师、易学大家。\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