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7月4日至7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二届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整理与研究工作会议上我校古籍所工作受到全国高校古委会领导高度评价。\r\n\r\n 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各高等院校正积极进行学科重新组合调整,很自然,一些在短时期内难以出现明显经济效益的基础学科受到很大冲击,有的还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基础学科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各高等学校教师关注的焦点。,高校古籍所的生存与发展也成为与会学者讨论的中心议题。一些学者谈到本校古籍所的困难,有些学校初步决定撤并古籍所,有些学校则将古籍所挂靠在图书馆。据了解,在教育部古委会所属的二十四所高校古籍所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引起了人们对古籍所前途的深深忧虑。\r\n\r\n 针对讨论中出现的悲观情绪,全国高校古委会主任安平秋教授、副主任杨忠教授、秘书长曹亦冰教授力邀我校古籍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李无未教授作大会发言,从三个方面介绍“五校合一”后的我校古籍所的建设与发展情况:\r\n\r\n 一是古籍所继续落实对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贡献的承诺。自1983年以来,古籍所依托中国古代史、考古学两个博士点,又争得历史文献学博士点,然后联合其他单位获得历史学培养人材基地、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与历史学一级学科授权单位。现在又在为文学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的争取贡献全部力量,寻求新的增长点,这就超出了历史学范畴。由此,古籍所继续实现最初对学校相关学科做出贡献的承诺。\r\n\r\n 二是科研、教学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古文字学、先秦史与先秦文献、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古代语言文献、历史文献、书法文献诸领域成果突出,在国内外影响很大,推动了我校历史学科的发展。所培养的博士、硕士公认一流。教师名家辈出,梯队结构合理,发展势头良好。\r\n\r\n三是主动争取各方面对古籍所的支持,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以“五校合一”为契机,勾画发展蓝图,向全国高校古委会、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沟通情况,赢得理解与支持。学校及有关部门尽全力解决问题,从建制上与院并行为处级,还在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扶持。古籍所办所条件大为改善,研究人员的待遇有所提高,内部空前团结一致,呈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局面。\r\n\r\n 李无未教授的发言无疑是在一阵低沉的乐曲后奏起了一章激昂的旋律,在与会学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们一致认为我校古籍所的经验值得借鉴。武汉大学等校的古籍所代表主动邀请李无未教授到他们学校介绍经验。还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古委会应把我校古籍所的情况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下发。\r\n\r\n 安平秋主任、杨忠副主任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我校古籍所的工作,认为有两条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一是靠自身雄厚实力争得应有位置;二是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应对挑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国高校古籍所都要振奋精神,向吉林大学古籍所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