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2002年11月13日, 我校政治学博士生导师王惠岩教授应社科处邀请在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的报告。\r\n\r\n 王惠岩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组成员,历任国家、教育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王惠岩教授的报告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向、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申报三方面的内容。报告中,他结合自己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三次讲话和十六大报告的体会,结合自己工作历程,对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做了详尽的阐释;同时还详细地讲解了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课题申报的条件、论证方法以及集体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他提醒广大青年教师要学会寻找课题,牢固树立课题观念,不断提高科研能力。\r\n\r\n 本次报告是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系列名家讲座的第二场,我校党委副书记韩晓峰教授、文科各院系部分教师、我校文科青年骨干教师以及慕名而来的学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社科处刘桂云处长主持。\r\n\r\n\r\n王惠岩教授报告录音整理稿:\r\n\r\n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r\n\r\n(经本人审阅)\r\n\r\n \r\n\r\n老师们,同学们:\r\n\r\n 今天我讲一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向和如何申报课题问题。研究方向问题是我根据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三次讲话和最近学习十六大的精神,把我的体会和老师、同学们交换一下意见。最后讲一讲如何申报课题问题。今天讲课又有理论又有实际,讲好讲不好,请大家原谅。\r\n\r\n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问题\r\n\r\n 因为在座的有的知道我,有的不知道我,我是1948年到这个学校来的,1950年学校从沈阳迁到长春,迁到长春后我们学校才正式成立教研室,那时各系没有教师,我到这来以后当时是研究生,就被分配到马列主义教研室,1951年我研究生毕业后就在马列主义教研室当教员,1952年院系调整我就到了法律系,去教“国家与法权理论”,现在称为“法学基础”,1957年我被划为“右派”,到图书馆工作,1960年给摘掉了“右派”的帽子,又回到了法律系教书,教“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给我彻底平反,恢复我党籍,这时我开始教“法学理论”,1980年以后全国恢复政治学,学校让我筹备政治学系,1981年开始我任政治学研究室的主任,专门筹建政治学系,此时我就开始招政治学研究生,1983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批准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三个学校设政治学专业,我校也成立了政治学系,1993年就扩大为现在的行政学院。我讲我的历程的目的不是来这里交待问题的,就是为了说明建国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的整个发展历程我是经历过的。\r\n\r\n 从建国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重视、不重视、再重视的曲折过程。\r\n\r\n 1.从建国后到五十年代,哲学社会科学非常受重视,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地位也很高。五十年代初我当马列主义教员,当时自我感觉比其它学科,当然也包括自然学科工作者高一等,有优越感,很自豪。一九五二年院系调整到法律系教法学理论,也觉得不错。在五十年代搞哲学社会科学的是受重视的。一九五五年选学部委员(院士),哲学社会科学也有五十几位学部委员(院士)。\r\n\r\n 一九五七年反右以后,哲学社会科学也受到重视,只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地位下降。此时哲学社会科学是掌握在领导者手中,社会科学工作者随着领导者的说法来做,多一步也不敢迈,多一句话也不敢讲,特别是毛泽东语录作为最高指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不景气了。\r\n\r\n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了自然科学的地位,就不重视社会科学,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促进生产力发展为中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就必然地受到重视。\r\n\r\n 这时哲学社会科学地位就下降了。做“七五”社科基金规划时,胡耀邦总书记和我们座谈,有的教授提出,社科基金的资助总额相当于修一公里的高速公路的钱;现在许多东西都涨价,只有两种东西降价,一是废报纸,过去三角钱一斤,现在一角钱一斤;二是社会科学的教授的待遇和条件下降。\r\n\r\n 大约在“八五”末,全国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后,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召集几位教授座谈时,大家都提出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哲学社会科学是“三无”学科,即无院士、无全国社联、无国家级大奖。他回答,这是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宣传不够,当场我就反驳了这种观点。\r\n\r\n “九五”期间,李铁映同志在社科院讲话中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为有位”。意思是说,哲学社会科学要提高地位,就必须先有作为,有了作为才能有地位。“有为有位”虽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认识得还不够,但它认识了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能够有作为的,这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是鼓励。\r\n\r\n 3.一九九九年胡锦涛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上讲话中提出:“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同等重要。只有密切配合,相互结合,科学才能全面发展和进步,发展社会科学,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r\n\r\n 这是据我了解,中央第一次提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个极大的鼓舞。\r\n\r\n 4.进入廿一世纪,江泽民同志全面的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的讲话和2002年4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及2002年7月1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下面我摘了讲话中的一些内容,大家听一听。\r\n\r\n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r\n\r\n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n\r\n “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巨大作用”。\r\n\r\n “哲学社会科学是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r\n\r\n “哲学社会科学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学会讲政治,懂全局,驾驭复杂形势,研究战略策略,提高领导水平是十分重要的”。\r\n\r\n “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领导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竞争,也包括文化人才的竞争,当然也就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竞争”。\r\n\r\n 江泽民同志为了更深入更具体地说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在北戴河讲话中提出四个同等重要:第一,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第二,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第三,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第四,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r\n\r\n 这四个同等重要,就更加全面而具体地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同等地位,同样都能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都能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十六报告中又着重提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n\r\n 我讲课和做报告时,很少引经据典,这次为什么这样大量地引用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呢?目的就是让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老师们直接听听中央声音,好好理解中央精神。这个声音,这个精神,就告诉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的春天到来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机遇到来了,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刻苦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r\n\r\n 为什么建国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过程?从重要到不重要,又到重要。这不是某个人的主观决定的,也不是中央定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所决定的。在建国后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党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放在改变生产关系上,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必然受到重视。\r\n\r\n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即把重点转移到发展生产力上来,生产力的实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就必然的要重视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学科,对发展生产力具有直接的作用。\r\n\r\n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入信息时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互相交融,互相结合,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需要社会科学对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样,综合学科、交叉学科,文理结合的学科不断出现;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需要自然科学知识,如系统论,控制论和实证研究,由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出现了环境政治学,由于信息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电子政府,没有自然科学知识也很难发展。因此,只有两种学科互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这样就可以认识到,自然科学缺乏社会科学的补充,自然科学也很难发展,社会科学缺乏自然科学的支持也很难发展。现在青年人既懂得社会科学,又懂得自然科学,那么大家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为我们党和人民多做贡献。\r\n\r\n 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r\n\r\n 什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人们以一定观点、方法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说明。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和说明就是经济学,对法律现象的认识和说明就是法学,对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说明就是政治学。\r\n\r\n 这个界定说明什么?说明人们认识社会关系、社会现象的观点、方法的重要性。因为由于人们所持的观点、方法不同,对同样的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说明,这就是意识形态。比如说民主现象,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学者对其的认识和说明就不一样,就是观点和方法不同。\r\n\r\n 我们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最主要的是指我们要用正确的观点、方法进行研究。这里所说的正确观点和方法,就是指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简单地说,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就叫做方向不正确。\r\n\r\n当前有些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听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说是“左”。这是偏见或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无知。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过去曾受过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伤害,因此对马克思主义有偏见。还有些人特别是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不懂,或是不真懂,一听马克思主义就说“左”,所以我们现在的年青人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当年我们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时候特别有情感,从内心里愿意学马克思主义,觉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知识分子要服从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所以,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首先弄懂马克思主义。\r\n\r\n去年中宣部的同志,来调研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问题时,他问我,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我说,关键在讲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我把讲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分三类,第一种是教师本人对马克思主义未懂,讲出来学生也不懂;第二种情况,教师懂而不信,讲出来学生也不信;第三种教师懂而且信,学生才能懂而信。当前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中,第三种教师太少了,这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r\n\r\n“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行动的指南”,这句名言的实质是指马克思主义本质就是与时俱进。真正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因为它不与时俱进,脱离现实问题就不可能是行动的指南。与时俱进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解决重大问题就是创新,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就是创新。因此,真正懂了马克思主义就必然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表明对新问题新情况没有现成的答案,要回答新问题、新情况就必须是创新。因此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表现。\r\n\r\n当前中央特别强调与时俱进,这是完全正确的,不与时俱进就无法前进。但必须明确与时俱进的前提是弄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把基本理论变成自己的观点与方法,用这种观点与方法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认识问题的正确与否,用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不弄懂马克思主义,甚至脱离了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脱离实际,讲与时俱进,这就是方向不正确。因此,我们要把握与时俱进的正确方向,就必须真正学懂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r\n\r\n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必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就是说,必须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我常说,什么是学问?学问就是对实际问题的回答。回答得好,就是有学问、水平高;回答得不好就水平低。如果你不研究实际问题,只是在空洞的理论上兜圈子,空对空,这种所谓的理论社会是不需要的。\r\n\r\n中央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r\n\r\n什么是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以政治学科为例,凡是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都是全局性问题,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所有制问题;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问题,国家的独立与统一问题,社会稳定问题,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问题等等。\r\n\r\n 前瞻性问题是指对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的研究,也就是对社会发展规律或某一领域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如由于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政治参与的研究;经济国际化的条件下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十六大提出对中小企业要特别关注等问题。\r\n\r\n 战略性问题是指对需要长时期解决的重大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是对策研究,就是及时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战略性问题是对需要长时期解决的重大问题。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途径的问题研究;世界经济国际化与我国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途径问题;农村现代化途径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的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主义斗争方法的研究;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方法的研究。\r\n\r\n 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都是大问题,这不说我们研究的课题都要全面研究这些大问题。因为每一种大问题都是有各个方面、各种形式、各种角度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各种具体方面,具体形式、具体问题去研究。这就是说,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无论大与小都要与这些重大问题有关联。\r\n\r\n 怎样选择属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中的具体问题?这就要我们到实际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总结问题。坐在书斋里是想不出这些问题的。因此,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把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如我们搞行政管理学的老师,如果不到政府中去,不了解政府在实际上怎样运转,怎么能够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呢?王忠禹在给全国行政学会常务理事的一次讲话中提到,国务院机构改革进行了几次,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彻底,精简了以后膨胀,膨胀后再精简,这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正确理论作为指导,希望学者们在理论上给予帮助。\r\n\r\n 这里还要说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的问题。\r\n\r\n 什么是国情?我国的国情,总的说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具体说:一是经济不够发达,是发展中国家;二是社会主义,这两条才是全面认识中国国情。\r\n\r\n 为什么把这样表面上看是简单的道理还要特别强调呢?因为正是在这个简单道理不真正明确时,容易犯错误,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只是了解社会主义优越性,对国情中第一条经济落后,认识不清,不重视发展生产力,并且还批判“唯生产力论”,结果是人民群众过着穷日子,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五、六十年代,还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r\n\r\n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些理论工作者,对中国国情,又忽视了第二条社会主义。只看到中国经济落后这一条,因此,有人学西方学者,把中国叫“传统社会”,甚至有人主张中国搞市场经济必须私有化,中国政治现代化必须培育中产阶级,走西方政治现代化道路。\r\n\r\n 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中国国情是两条,一是经济不发达;二是社会主义。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必须是全面的。\r\n\r\n 什么是当代?当代是指现阶段的国际形势。包括国际格局、国际关系、国际斗争。\r\n\r\n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提出帝国主义时代。这是他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根据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阶段,对资本主义社会三大矛盾分析作为依据而提出的。这三大矛盾就:资本主义国内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由于三大矛盾的尖锐化,而提出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为帝国主义阶段的主要特征。\r\n\r\n 我们分析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在这种形势下,国际社会有哪些主要矛盾,如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由过去的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转化的,这对矛盾比过去是尖锐了还是弱化了?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尖锐了还是弱化了?发达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是尖锐了还是缓和了?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就能掌握当代,认识当代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些矛盾在当今世界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如当今的美国霸权主义,它可以把任何国家定为“无赖国家”、“无能国家”、“邪恶轴心国家”等等,它在“9·11事件”后,又制定了新战略;哪里有恐怖主义它就可以进行反恐战争;哪个国家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就可以去干涉,即所谓的由防御性战略转为进攻性战略。但全世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多的是美国,谁去干涉?这种霸权主义的行为,不正是中国的老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这种霸权主义会激起什么矛盾?其后果又是什么?我们立足当代,就是要求把这些问题弄明白。\r\n\r\n 研究当代也包括吸收西方国家和各个国家优秀的成果,现在有个时髦语言就是“与国际接轨”,我们怎样认识接轨,怎样与国际接轨,这是值得思考的。我们国家已经融入到经济国际化之中,必须要与国际接轨,但要认清哪些要接轨,哪些不能接轨。当前有些领域要接轨,如自然科学、国际贸易、管理方法,甚至某些法律、法规也是需要的,但不是所有领域都要接轨,如中共党史跟谁接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谁接轨?我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政治领域的基本理论,跟谁接轨?如果都是全面接轨,那还要不要社会主义这一条国情?\r\n\r\n 总结以上的分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重大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正确地认识中国国情和当今世界形势。我们哲学社会科学按正确方向所研究的成果,才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这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也是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原因。\r\n\r\n 三、如何申报课题\r\n\r\n 我对1994年至2000年吉林大学获得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进行了统计,这七年间我校文科共获得了60个项目,这说明我们获得的项目在全国综合大学中还不多。这并不是贬低我们吉林大学研究的成果不行,踏踏实实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吉林大学是有名的,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都不错。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多拿几个项目呢?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会申报。要把我们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真正水平、真正实力表现出去,我们必须多拿项目,所以必须要会申报。\r\n\r\n 1.怎样选择课题\r\n\r\n 课题的选择不是空想出来的,自己主观想什么样的课题好,什么课题能被评上。这是压宝式的选题,很难评上。\r\n\r\n 申报课题应有三个条件:\r\n\r\n 第一,你对申报的课题已经开始或正在研究的课题,应有前期成果。我们在评审时是先看申报者是否有前期成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r\n\r\n 除了自己的前期成果外,还应了解国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如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基地,把国内发表的有关农村问题的文章全部收集起来然后把这些文章按内容分成几类,掌握这些情况,对申报这个领域的课题非常有利。\r\n\r\n 第二,对申报的课题有实地调查的资料,或总结人民群众的创造的经验资料。也就是说,申报的课题要有特点,没有实地调查的资料就没有特点。如湖北省一个单位申报的一个课题:《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他们除调查了湖北省山区的情况外,又调查了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山区的乡镇政府情况,有这些实际资料,谁也拿不到,只有这个单位才能拿到,这就说明有特点,必须批。西北师范大学王宗礼申报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意识研究》,他把西北牧民的政治观念、意识资料情况掌握了,就评上了。此外,广东中山大学及一些教学科研单位有关“珠江三角洲”各个方面的研究;江苏省的教学科研单位关于“苏南模式”的研究等课题都容易被评上。\r\n\r\n 这些都说明,申报课题,要有实际调查。到实际中去,有实际调查的资料才能申报出你课题的特点,否则你的课题就不能打动人。\r\n\r\n 第三,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当然不是说,我们申报的课题,要用“课题指南”题目作为课题,而是说,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r\n\r\n 全国社科基金是每年制定一次指南;教育部的课题是每个五年规划,委托各学科学者制定五年规划的咨询报告,提出五年内各学科应研究的主要问题。\r\n\r\n 为什么必须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呢?因为“课题指南”所提出的题目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重点课题是国家急需研究的问题。如我们政治学科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问题,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过几次行政机构改革,但哪次也不彻底,原因是没有正确的符合国情的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做指导。\r\n\r\n 所以我们申报的项目一定要不脱离指南,不是说必须和指南上的一模一样,但也要围绕指南来选题。\r\n\r\n 2.课题论证\r\n\r\n 课题论证非常重要,论证好坏是决定你能不能被评上的前提条件。因为同样课题申报者有几家甚至几十家,哪个能评上,哪些评不上,主要看论证。而且第一轮的选拔,申报材料上没有单位和申报者名字。哪个单位申报的一点也不知道,完成第一轮选拔后才能看到申报者的名字。\r\n\r\n 怎样论证?我们看论证的主要几点:\r\n\r\n 第一,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r\n\r\n 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r\n\r\n 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r\n\r\n 第四,前期成果。\r\n\r\n 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评委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r\n\r\n 3.课题组成员\r\n\r\n 在我们选出课题后,才拿来申报单位,课题组成员的材料。这就是衡量课题组成员的水平能否完成课题任务。有过这种情况,课题组只有申报者一个人,或者成员水平不高而被拿掉。\r\n\r\n 为什么对课题组成员这样重视?因为当前的课题研究应当是集体研究,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很难研究出精品的。只有大家合作,互相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出精品。如我们组织几位博士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经过初步合作讨论,都觉得收获很大。一个人单独研究是不行的。我们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论证得非常好,课题组成员仅一两个人被拿掉的。\r\n\r\n 课题组成员要很好地搭配。\r\n\r\n 第一,研究实际问题的课题,成员中除理论工作者外,应包括一些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便于调查。\r\n\r\n 第二,研究基础理论的课题,成员中应有这方面造诣较高的教授,还要有从事这领域理论研究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r\n\r\n 最后,讲一下教师的课题观念问题。我们要树立课题观念。我是经常到国内一些学校去,遇到很多教师同我交谈,主要谈他们现在做什么课题。有的是国家、教育部或省、市被评上的课题,多数是在从事自己学科领域自立的课题,无论问哪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都有课题。课题观念很强。\r\n\r\n 但从我们行政学院的教师来看,无论是有国家、教育部或省、市课题的教师,还没有课题的教师,都很少谈课题问题。这就表现了我们的教师课题观念差,缺乏对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r\n\r\n 我希望,我们文科教师要增强课题观念。把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这对有国家、教育部或省、市课题的教师完成课题是必要的;对没有课题的教师,应自立课题,这对今后申报课题是重要的。\r\n\r\n 同时,还应认识到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指导研究生所需要的。如果教师自己没有进行过课题研究,怎么会指导好研究生?因此,我衷心希望我们文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增强课题观念,多拿课题,多做课题,根据课题进行研究,推动我校文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发展。\r\n\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