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中国海洋大学张德禄教授来我校作报告

日期:2006-11-15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9月8日下午,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符号学与语言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功能语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德禄教授在我校外语楼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方向”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张德禄教授首先介绍了“语篇衔接”的由来。语篇衔接的概念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Halliday 和他夫人 Hasan在1976年出版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中提出的,他们区分了五种衔接类型: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并提出了“衔接+语域一致性 = 连贯”的模式,开始把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引向篇章层面。然后,张德禄教授解释了有衔接机制却不连贯的语篇片段问题。张德禄教授指出,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衔接如何在连贯中起作用,发现在什么条件下衔接机制起作用的问题。要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进行正向、变异和反向研究,研究的问题包括:衔接与连贯中的基本问题、衔接研究的基本出发点、衔接是否能与连贯相联系以及什么样的意义形式是连贯的。他同时提出了产生连贯语篇的7个基本原则,即指称链贯穿全文原则、相似性原则、相近性原则、强化原则、冲突原则、密度原则和大小与对称原则。之后,张德禄教授提出通过对衔接性质的研究可以发现衔接是如何在语篇连贯中起作用的。他认为衔接关系的类型差别很大,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衔接关系的力度也有区别,需要了解在不同的语境下衔接力度的大小。除了宏观的连贯原则外,局部的衔接原则也控制着衔接机制类型的选择。衔接关系的体现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是否已知、是否是交际的重点、是否是语境中已知的、是否可以省略等。最后,张教授探讨了从非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连贯的研究,包括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等角度进行的研究。 报告会由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学术研究系列)之一。外国语学院院长宿久高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外国语学院 项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