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社会科学处主办的“龙鹏吉大”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第4期(总第37期)在我校中心校区鼎新图书馆举行。本期论坛主题为“最后的守林人:海德格尔”。哲学社会学院王庆丰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宏政教授、文学院李龙副教授作论坛主题发言,论坛由李龙副教授主持,来自我校各学科专业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论坛并热烈讨论。
王庆丰作了题为《海德格尔听的现象学》的论坛发言。王老师把胡塞尔的现象学定义为“看”的现象学,而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称为“听”的现象学。他认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以本质直观的方式回到事情本身,其所把捉到的实事本身是“本质”。与胡塞尔的现象学旨趣不同,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应当是对人的实际生命进行阐释,也就是说实事本身对海德格尔来说是“实存”。然而,实际性并不能通过静观的方式去获得,而只能对之有所领会,有所聆听。听将言语、领会、解释等勾连了起来。唯有所领会者方能聆听。良知就是呼声,这种呼声既源于我又超越于我,从常人中唤出来生存。“听”从方法论的意义上将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区分开来,同时也意味着存在论论题从本质到实存的转换。
吴宏政作了题为《思想的事情》的论坛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形而上学的根本特征就是存在-神-逻辑学机制。海德格尔批判这种形而上学的机制,试图在黑格尔之后开辟一条形而上学的新的道路。吴老师认为,思想的事情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指的就是存在。但存在如何可能,是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真理自行敞开是在此在的领会中完成的,此在在“返回步伐”中经验到真理本身。他最后提出,哲学的终结不是哲学真的不存在了,而是说,作为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终结,哲学已经达到了它所能达到的极端的可能性。因此,哲学的终结才给思想的事情提出了新的方向,即思的任务的敞开。而海德格尔本人的努力,则正是要重新思考“思想的事情”,建构此在为基础的生存论的“思想的事情”。而传统形而上学毋宁说还没有真正进入思,人们还根本没有进入思,因而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始终处在“存在的被遗忘”状态,而这是对古希腊哲学的背离。
李龙作了题为《寂静之音与林中路上:走出世界图像的时代》的论坛发言。他认为,理解海德格尔,有两个核心关键词,一个是怎么来理解“现代”,一个是怎么来理解“主体性”,也就是“人”。理解了这两点,也就理解了海德格尔的理论诉求。现代西方文明出现危机,众多思想者纷纷寻找答案,在这样的思想史背景下,海德格尔认为所谓的“现代”建立在主体性形而上学之上,信奉科学和技术,认为艺术是生命的体验,把文化看作是人的创造,并以弃神作为自己的重要特征。李龙老师还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和诗学思想。
主题发言后,参加论坛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社会科学处)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