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在本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中,我校共申报11项,其中文学院王剑教授申报的“‘亚细亚文库’文献整理与研究”,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蔡大伟教授申报的“古动物DNA视角下的丝路文化交流研究”顺利通过评审获得立项,行政学院郭锐教授申报的“构建东北亚地缘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与中国可持续安全战略研究”由重大项目转为重点项目。
王剑教授的“‘亚细亚文库’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研究对象是对现存吉林大学图书馆的“亚细亚文库”进行整理、揭示和研究,“亚细亚文库”最先由沙俄为了侵略的需要,对亚洲尤其是中国东北进行调查、搜集和撰写的文献情报资料库,而后整个文献资料库又被日本帝国主义攫取,日本战败以后几经辗转,最终整个文库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是研究近现代东北亚地区的以中国为中心,涉及东北亚各方政治力量的独一无二的重要文献。该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筛选、编排、元数据的著录工作,在书目数据的基础上,对文库的所有数据从主题、索引、目次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予以揭示;二是根据文库1938年的原目录和1942年的《“亚细亚文库”图书目录追录》和当前文库的实际馆藏的对照,比对出当前文库的实际馆藏散佚的书目信息,以此为线索在国内外图书馆进行搜集整理,力图收全补齐,使得“亚细亚文库”的全貌得到重现;三是对文库进行文献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从不同的语种、文库的内容、版本价值、史料价值和某些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含从文献学方面对“亚细亚文库”进行文献学的研究,向学术界全面揭示整个文库的价值,以期实现文库对外开放并为广大学者所使用,从历史学方面对开展近现代以来的以东北史为中心的中国史研究,以及以俄国史为中心的世界史研究。
蔡大伟教授的“古动物DNA视角下的丝路文化交流研究”课题研究对象是距今5000-2000年前的丝路沿线地区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丝路沿线遗址出土的家养动物,课题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获取动物的全基因组数据,揭示古代家养动物的基因地理起源、群体扩张时间以及群体遗传结构历史动态变化规律,构建家养动物群体交流的时空框架,追踪其起源与扩散的轨迹。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查阅与丝路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报告,建立动物遗存文献资料库,以此为基础系统收集东西方交流通道上重要遗址中出土的马、黄牛、绵羊和山羊等骨骼样本,并进行形态分析,鉴定种属,按照时代和地理区域分类整理,建立样本资料库;二是针对不同时期的关键样本进行碳十四测年分析,构建样本的年代框架;三是对处于早期驯化阶段的家养动物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解析饮食结构和饲养策略差异,辨识辨别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进而揭示家养动物的早期驯化过程;四是对古代家养动物进行全基因组二代测序分析,构建家养动物群体交流的时空框架;五是将古动物DNA研究成果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体质人类学、动物殉牲研究等多学科研究进行整合,从考古学文化、族群体质特征、家养动物的起源与扩散等多方面出发来讨论丝绸之路史前文化格局形成和发展以及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