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天宇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25年第2期发表题为《人工智能挑战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时代化审思》的文章。该文分析了人工智能试图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两条线索,并在科学认识人工智能本质的基础上分析挑战、回应挑战,实现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发展,发掘了人工智能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当前,人工智能因其类似于人的智慧能力,逐渐呈现出对人类劳动者全面替代的可能性。有观点认为,这不仅是对人类劳动主体性的挑战,更试图通过否定劳动创造价值,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事实上,人工智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产物,是人类劳动的结果,虽然在某些领域可替代人类完成具体生产,但无法从根本上取代人类,更不能彻底消解抽象劳动,改变人类劳动创造价值的事实。所谓人工智能证伪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是对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的忽视,对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混淆,以及对人工智能生产主体身份的错误解读,更是对人工智能原理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片面认识的结果。因此,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应坚持并深化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应运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对时代变化,回应时代问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意义。
该成果为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哲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