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最新研究

最新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研究 > 正文

邵彦敏

马克思恩格斯多民族国家观的当代探究

日期:2025-04-01 点击数: 来源:

《民族研究》2025年第1期


作者简介

 

邵彦敏,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文章概要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民族问题的核心。在建立群体秩序的人类社会历史中,国家和民族的关系在互嵌交融的过程中将其演变逻辑介入到对方的领域基于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分属于不同国家且绝大多数国家多民族构成的现实状况,无论哪种类型的多民族国家,皆面临如何调和“多”和“一”的根本性问题。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而西方国家民族问题处理不当造成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频发,也带来世界动荡不安。以民族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整合成为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对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进行理论溯源的重要性愈益突出。多民族国家基本理念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讨论现代民族和政治国家的互构逻辑中屡次考察的重要命题。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未能正式地提出“多民族国家”的概念,但其著作文本所阐释的关于什么是“(大的)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统一方式、多民族国家政治建构以及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建设等学说中,已然蕴含了系统的“多民族国家观”。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多民族国家观,为我国推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母体”资源。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使用过“多民族国家”的概念,但关于“(大的)民族国家”中蕴含着多民族国家。在识别民族国家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前期把民族分为“历史(大的)民族”和“非历史(小的)民族”,认为只有前者才能获得政治独立,而后者是不能获得独立的。强调民族之间的天然平等,明确指出:“直到现在每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相比都具有某种优点。”他们认为诸民族只有发展阶段上的先进和后进之分,就民族的自然本质而言,无论大小强弱,绝无优劣和贵贱之分,并对各个民族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的贡献表示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将现代民族与国家及其文明发展阶段各自生成的历史逻辑关联起来,考察其内在一致性。

关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方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多民族国家实现统一的方式应当依托于社会主义革命,即进行一种将消灭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多民族国家统一方式摆脱了西方传统民族理论的限制,以崭新政治纲领作为行动指导,将民族问题纳入到阶级分析和实践分析中,民族团结的民族国家全面转型也必然被囊括到无产阶级“底层革命”的历史任务之中。各民族各地区的无产阶级必须摈弃国家和民族的固有边界,遵守“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战斗口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援助,毫不动摇地反对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和庸俗的民族自信。

在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前提之下,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自决制、联邦制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等形式作了初歩研究他们坚决反对巴枯宁主义等要求“立即废除国家”、鼓吹个人绝对自由而在实体行动上规避现实发展状况的无政府主义话术,在无产阶级完成夺取政权的革命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决定性的斗争尚未终结,为了彻底摧毁剥削阶级的镇压性机构,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之内国家政权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应该建立单一而不可分的民主共和国国家政治结构,对联邦制由初期的激烈抨击到后期一定程度上不排斥地方自治制度对存在特殊经济和生活条件以及特殊民族成分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有所裨益这样会促进各民族的自愿性、过程性融合,为无产阶级解放自身扫清道路

在十九、二十世纪的历史背景下,各民族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从而构建多民族国家共同体,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一方面,要在国家内部维系多民族的合聚,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立没有特殊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政权、科学地处理好民族问题以及警惕任何分裂的社会思潮;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强国。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研究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多民族国家观时,须应对当代现实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多民族国家虽然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的是特定时代的民族状况,但他们所阐释的的基本原理对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今中国的民族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正确认识多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论,塑造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认识论基础。在新时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尤其需要增进共同性。但强调一体还应当与承认多元相互统一,整体性并不意味着忽视各民族意识、各民族文化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承认和保护少数群体权利,以此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