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8日下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罗斯中俄友好协会主席、亚太地区国际关系问题专家、汉学家季塔连科•米哈伊尔•列昂基耶维奇教授用汉语在我校东荣大厦视频会议室同行政学院、东北亚研究院的师生进行了一次座谈。座谈会的主题是中俄确立睦邻友好关系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曁纪念中苏建交55周年。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李玉潭教授主持了会议。\r\n座谈会上,季塔连科院士首先对致力于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双方领导人与研究学者的成就做出了肯定,并认为2000年7月16日签订的《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仅仅向世人表明了俄中两国人民永远是朋友,而且还为国际法、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条约开辟了国际法新的一页,提出了新的概念,即真正平等、互利、互助的国际关系模式,建立了发展中俄长远伙伴、协作关系的基础。\r\n季塔连科院士指出中俄友好关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中俄双方都应该做更多的努力,一是应该加强相互了解,多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经济、科技等方面存在的发展潜力,而现实情况则是双方的宣传力度都不够,中俄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好处并不为两国民众所知。二是应该加强两国间的相互信任。三是应该通过两国合作促进双方利益的共同发展。季塔连科院士着重强调了宣传的作用,指出宣传是为了一个更好的前景,不能因为它不能带来现实利益而将其忽视,应该向前看。\r\n对于两国关系的未来,季塔连科院士认为,普京总统决心重振俄罗斯经济、政治与文化,并且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关系,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多种合作,因为这种合作有利于解决彼此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俄罗斯广大的远东、西伯利地区处于俄罗斯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上述地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与中国紧密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也可以借此合作机会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与西北开发的问题。\r\n吉林大学前校长刘中树教授也出席了此次座谈,并对季塔连科院士的讲话做了精短的总结,高度赞扬了季塔连科院士为中俄友好睦邻关系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肯定了他在此次座谈会议中提出的观点,并表示吉林大学会继承传统进一步加深与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座谈会议在友好而活泼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东北亚研究院 陈治国)\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