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8月26日下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伟教授在我校东荣大厦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若干问题”\r\n的学术报告。\r\n刘伟教授从三大部分进行了阐述:首先,他说明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刘伟教授通过对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农业劳动力的就业比重以及恩格尔系数三组数据的纵向对比,概括性的描述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水平。他指出,经过过去25年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已经从一个低收入穷国提升为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他也指出,如果不发生战争、动乱等意外而且能够保持7.2%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国经济将跨越几个发展阶段最终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然后,刘伟教授就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问题阐述了中央政府最近一轮宏观调控的特点。刘伟教授首先简要回顾了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趋势以及政策调整历程,进而指出理论界与决策层针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所主要争论的三个问题,即中国经济经过五年的刺激需求的扩张性政策是否出现过热?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危险是不是通货膨胀?如果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需要方向性逆转?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刘伟指出,“整个经济增长并不过热,但某些领域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当中的某些领域确实过热;全国总体上经济增长并不过热,但是在某些地区存在过热;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不应该进行根本性改变,但是经济政策的结构应该进行调整,在某些领域应该进行紧缩。” 在谈到本次中央宏观调控的时候,他指出除了在货币政策方面对某些行业领域实行了紧缩手段之外,本次的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行政手段对开发用地进行限制,从而达到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热潮的目的。最后,针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加以保障等问题,刘伟教授指出:在未来的半个世纪,只要我国能够以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为核心,创造适当的体制性条件与发展性条件,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是可以保障的。同时,刘伟教授也指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稀缺,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样至关重要。\r\n报告会由经济学院主办,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学术研究系列)之一,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冬林教授主持了报告会。(经济学院 张杰)\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