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8月2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何帆博士在我校东荣大厦报告厅参加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论坛时,并做了一场题为“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的学术报告。\r\n何帆博士认为,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过去的经济过热并不相同,而是发生了季节性的变化,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期,所以他用“中国经济的夏天”来概括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何帆博士指出首先从中国改革开放的20多年的经验数据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强相关关系,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波动中,后者的波动幅度更大,而且,通货膨胀率通常会滞后于经济增长1-2年的时间,因此,当2003年GDP增长率达到9.1%,今年第一季度更是高达9.7%的情况出现以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何帆博士认为,这样的增长率并没有偏离过去20多年的平均增长率,所以并不离谱。而且,他认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持一个高增长率,创造出足够的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这是长期来看最值得担忧的问题,通货膨胀则是次要的。其次,何帆博士从货币供给量、信贷增长、资产价格、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等指标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并没有出现全面的宏观过热。另外,从总供给角度来看,通过生产函数法和HP滤波法分析潜在总供给和实际总供给的缺口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过热;从总需求角度来看,出口和消费基本上保持稳定,只有投资出现了高增长,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继而拉动了电力、水泥、钢铁等产业,而这些产业因为过去数年中投资增长比较小,出现瓶颈,导致资源紧缺、价格上升。因而,从总体上看,何帆博士认为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没有过热。对于本轮的宏观调控,何帆博士认为财政政策主要起辅助作用,主要手段是货币政策,但是因为利率没有实现自由化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可供采用的工具并不多。所以本轮的宏观调控从手段来看,以行政手段为主,收效很快,但值得商榷;从范围来看,属于“点调控”,即主要针对过热的行业进行调控,但这里边存在着一个国进民退的利益再分配问题。总而言之,何帆博士认为这一轮经济过热并不值得担心,因而政府没有必要采取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r\n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论坛是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讨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由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商学院、社会科学处共同主办,商学院副院长吕长江教授主持,经济学院马春文博士、丁一兵博士做了点评发言。(经济学院 张杰)\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