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r\n\r\n\r\n
中山大学鞠实儿教授来我校作报告
\r\n
\r\n
\r\n\r\n\r\n
\r\n
\r\n\r\n\r\n5月18日下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划评审专家、教育部首届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鞠实儿教授在我校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逻辑学的未来”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鞠实儿教授首先从柏拉图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区分开始,从两种逻辑观念的区别出发,引伸出逻辑的“家族相似性”,并进一步说明了逻辑学的开放性和类特性。鞠实儿教授指出,在这种多元的逻辑类型中,可以互补、可以对话、可以交流,而不存在强势的逻辑、不存在单一的逻辑、不存在本质性的逻辑,因此,逻辑的内涵是不确定的,而外延则是开放的。然后,基于这样的理论铺垫,鞠实儿教授认为,逻辑学的研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认知转向,逻辑学的未来将呈现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这一视域将着眼于人类社会生活背景、着眼于信息技术发展、着眼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同时包容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多元融合的理论,在这个意义上,学科之间的界限也就消失了,学术之间的交往对话成为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逻辑学才有更大的生长空间并为人类生活服务。最后,鞠实儿教授探讨了“逻辑相对主义”这一逻辑学发展中的重要倾向,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人类学和文化领域,认为在不同文明、不同价值和不同逻辑话语相互碰撞的今天,如何开展基于合理逻辑的跨文化对话,不仅可欲而且可能。在这里,不同的逻辑之间才能在共享的语境中,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在包容和对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对于自伊战及9.11以来的世界背景下,消解霸权逻辑、强势逻辑、单一逻辑并探寻逻辑共识提供了多种可能。
报告会由哲学社会学院主办,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学术研究系列)之一。哲学社会学院院长孙利天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哲学社会学院 李生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