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正视·反思·情怀——我校举办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第十六期午间论坛

日期:2015-09-01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8月27日中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第十六期午间论坛在我校中心校区匡亚明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主题为“历史认识与历史解释:日本视角的二战影片和日本式的战争反思”,行政学院郭锐老师、文学院孔朝蓬老师、法学院何志鹏老师主讲,我校30余名青年学者到场参加并热烈讨论。

郭锐老师认为,日本二战反思片要么大肆鼓吹军国主义,要么态度立场暧昧两可,要么战争反思不痛不痒,这反映了日本式的战争价值观和历史认识观,即与强者为伍、鄙视侵害弱邻。这些影片不以票房收入为主,有着强烈的政治目的,常常打着“战争反思”名义为一些政治力量服务。表明了日本右翼思潮和右翼力量的学术化、知识化、年轻化、传媒化、女性化、商业化等危险倾向,需要高度警惕。中国抗日题材影视剧应加快“走出去”,以国际化的视角、开放化的思路、精致化的叙事、市场化的运作,让更多人了解到这场战争的侵略本质。中日两国有识之士应联合拍摄一些二战题材影片,更多的去关注这场战争中对双方无辜平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孔朝蓬老师指出,作为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战争题材电影是对战争的再现和表现。世界各国拍摄的二战题材电影数量庞大、艺术手法各异,但是对待战争的态度决定了影片的层次与深度。她认为对战争和战争片的判断应该分为正视、反思和情怀三个层面。首先,战争片应该是对战争残酷性的真实再现。比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拯救大兵瑞恩》、《南京!南京!》等中外电影就以客观的手法真实地呈现了战争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无情摧毁。其次,在正视历史的同时对为何而战的追问,以及对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反思则是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美国影片《桂河大桥》就是从英国、美国、日本三国士兵军官的不同侧面剖析了战争的正义、道义和伦理问题,同时还反思了不同国家文化积淀对军人战争态度的影响。最后,真正成为经典的战争片都应该是有情怀的艺术精品。如《雁南飞》、《拯救大兵瑞恩》、《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等影片一样,不仅展示真实的战争场景,思索战争的代价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进行人性的剖析和表达人道主义的关怀,体现出人类的大爱和悲悯。

何志鹏老师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传递思想、理念、价值的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日本文化界和民众对于二战的回忆和思考宜做多元的理解,对于中国文化界而言,应当理性地、面向未来地观察和思考二战、思考中日关系,要着眼于法律和大局,着眼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来自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青年学者分别结合各自的专业方向从“抗日题材影视剧创作”“战争题材文化内涵”“影视文化传播”“国际关系话语”以及“反思历史、开启未来,共同面对中日关系的明天”等视角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次论坛的主题从“二战影片”的视角切入,我校青年学者们畅谈观点、交流思想,透视日本式战争反思的本质及根源,共同铭记历史、启迪未来,在为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吉大力量。

(社会科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