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2日,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比较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专家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海蛟教授、兰州大学陈文江教授、吉林大学宋冬林教授,特邀嘉宾中共长春市双德乡党委书记吴树清、《社会科学战线》副主编王永平,以及项目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哲学社会学院教师等参加了开题论证会。论证会开幕式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董汉良主持。
邴正常务副校长在致辞中对“东亚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比较研究”重大项目的立项表示祝贺,对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并表示吉林大学将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持,切实为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科研环境和条件,确保项目能够按期、高质量完成。同时他对重大项目提出了希望和建议,第一,由于现代化路径的相似性,日本、韩国面临的诸如老龄化、空心化等乡村问题业已在我国农村陆续出现,因此东亚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具有比较的必要性,希望课题组探索出东亚特点,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做出有价值的贡献。第二,希望课题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变迁的历史轨迹、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回溯、总结和反思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调整经验,以及改革开放实践所探索出的中国乡村发展道路。第三,紧密围绕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探索城市化进程对乡村社会发展产生的连带性影响,并提出推动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开题论证会由翟振武教授主持。项目首席专家田毅鹏教授代表课题组汇报了重大课题的研究对象、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框架与思路、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随后,子课题负责人山东大学林聚任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教授、吉林大学崔月琴教授、芦恒教授、贾玉娇教授分别对子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进行了深入阐述。这一课题把热门的乡村振兴问题置于东亚的整体视域之中,从比较社会政策研究的视域,对以中日韩为主体的东亚国家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展开系统的比较研究,将围绕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实施过程、社会政策理念、特殊群体的社会政策、政府与社会组织联动、社会政策体系与乡村振兴路径创新研究等问题展开系统的比较研究。预期在政策比较研究及整体性东亚乡村研究领域取得理论突破,为当下正在展开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在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汇报后,吴树清书记分享了一线基层干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他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对农村问题的关注,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许多当前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承诺将大力配合项目调研工作的开展。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的重大意义和总体研究思路,并对项目的研究内容、重点难点、调研方式、最终成果形式等方面进行评议,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杨海蛟教授提出,本课题研究需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尝试将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国共产党的因素考虑在内,展开充分的调查研究,积极与实际部门合作,并期待形成百姓“听得懂、记得住、行得通”的科研成果。宋冬林教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课题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打开学科壁垒,在课题研究中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融会贯通,;二是政策文本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政策落地执行的有效性研究同样值得关注;三是梳理东亚乡村振兴的理论史、实践史,找到其相似性、规律性、依此设计出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陈文江教授肯定了该重大课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感,并认为课题将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他建议课题组在基于中日韩三国,展开东亚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加入对中国台湾、朝鲜的研究,丰富研究内涵。专家组组长翟振武教授认为,“快速压缩式发展”是东亚的显著特色,其导致乡村发生剧烈变迁具有实然性。因此基于东亚地域,展开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六点中肯的建议,一是政策比较不是简单的学术比较,而应着力于政策效果的评估;二是对社会政策做出明确的理论界定;三是研究要有重点,以其为中心深入研究;四是发掘五个子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研究成为有机整体;五是坚守目标导向,突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六是注意发现和分析全国与地方社会政策的层次性、关联性和差异性。
在专家组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高屋建瓴评议和切中肯綮的指导后,田毅鹏教授感谢各位专家对项目研究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并做出几点回应:一是厘清界定问题,把握研究方向;二是注重研究的对策性、应用性取向;三是加强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在中日韩三国展开充分调研。最后,田毅鹏教授对与会专家发出邀请,表示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将召开数次阶段性会议,热切希望各位专家莅临,持续帮助、指导项目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