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研究”开题论证会召开

日期:2021-03-24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2021年3月20日,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研究” 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了开题论证会。论证会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专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骆郁廷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蒋旭东副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郑端副主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刘迪副主编,以及子课题负责人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振岗教授、吉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张立军处长、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淑荣教授、常艳芳教授等共40余人参加会议。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姚毓春教授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韦洪发副教授主持,专家组组长吴潜涛教授主持了论证会。

姚毓春处长在致辞中对出席论证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他指出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是教育的重大问题,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的一体化建设更是关键问题之一。吴宏政教授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将会进一步增强对重大项目的管理、沟通和协调服务工作,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持。

首席专家吴宏政教授代表课题组围绕着课题意义、前期基础、研究内容、修改情况等七个方面对项目作简要汇报。吴宏政教授指出,课题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视野、为教材建设提供理论咨询与对策建议等为目的,通过结合省级重点项目、科研学术论文、优质教学活动等前期研究成果,着力解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重复”、“知识断裂”、“课程孤立”等十个主要问题,并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知识点布局”、“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课程思政专业知识与价值观结合”等原理,提出利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课题分设“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面临的‘关键症结’研究”“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教育规律’研究”“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知识点布局’研究”“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螺旋式上升’问题研究”“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教学实验’研究”五个子课题。

与会专家听取汇报后,经过充分讨论,认为本课题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高,具有前瞻性;且前期研究基础扎实、连续性强,课题研究思路清晰、方案设计合理,同意开题。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课题的研究质量,开题论证会专家组成员对课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提升意见。

冯刚教授提出三个方面建议,一是应着眼于新时代的课题背景,进一步凸显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症结”与其他子课题之间的针对性。二是应聚焦于思政课教材的整体建构,在现有五个子课题基础上,考虑在最终研究成果中设置整体性的结构框架。三是应关注于实验对象的广泛选取,即在吉林省研究取证之外,适当拓展教学实验所辐射的省市与地区,使课题兼具应用性与普适性。

骆郁廷教授认为课题组要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要明确不同学段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这一前提性问题,紧密联系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综合考虑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培养目标的一体化与差异性问题。二是要把握教学实验的实效性与规律性,充分体现不同学段教学内容选取与教材文本编写的特色性问题。三是要重视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育主管部门的互动协作,增强不同培养阶段横向互动与纵向衔接的协调性问题。

艾四林教授对课题研究提出两点具体建议,一是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应聚焦于有限目标。主要对课程内容设置,课程逻辑编排,课程目标科学化体系化合理建构进行研究。二是加强分类研究,聚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思想道德教育等各门课程的循序渐进问题进行研究。三是要在聚焦课程教材的基础上,对原有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衔接与分类。要在合理划分不同学段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编写集有用性、前瞻性、针对性于一体。

李忠军教授从三个角度提出意见,一是注重宏观站位,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高度开展研究。二是在现有教材体系较为完善的基础上,课题组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内外在规律与横纵向布局。三是强化对现有教材进行继承、剔除、完善和超越性设计,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课程改造与教材编写提供参考性建议。

刘凤义教授认为课题研究应做好三方面,一是在已有学理性论证基础上,应适当考虑研究大中小学不同学段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的实操性问题。二是强调课题研究应聚焦教材编写、课时设置、辅导用书等核心内容,以帮助教师破解教学重复、深浅不一等难题。三是以“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发展为例,建议课题组既要注意吸收中小学骨干教师,又要发挥出相关一体化平台的教学合力。

彭庆红教授指出,课题组一是应围绕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的变化,从变量中寻常量、从常量中思变量,进一步深耕“新时代”的背景主题。二是应充分发扬关于价值认识论的理论研究专长,注意处理好“分学段研究教育规律”与“整体性探讨价值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整体性价值认识论研究纳入到相应学段、拓展至对应课题。三是应基于新时代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文化背景差异,着重考虑把课程思政作为难点,在聚焦课程教材的适用性问题上把握好教学实验的操作与管理。四是应重视考虑本课题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性问题,吸收更多如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开发设计等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专家学者,参与课题的研究和设计。

蒋旭东副主编则充分赞扬了本课题的时代价值和崇高立意,提出进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的一体化研究,其根本遵循在于坚持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通过不同学段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案,能够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合理性与全面性。

郑端副主编在肯定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基础上,提出要具化课题研究对象、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了解真情况、抓住真问题,建议课题团队在吸纳吉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成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和补充其他省市的教师团队参与研究课题,以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真实想法作深入了解。

刘迪副主编认为应该更加凸显教育学的研究视角,深入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堂的教学瓶颈,以课堂示例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支撑。另外,要进一步厘清课题研究的问题边界,明晰培养方案、教材体系、师资队伍的横向衔接与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之间课程教材的纵向联通,加强构建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评价体系。

吴潜涛教授作为专家组组长对此次开题论证会进行了总结与指导。他指出,该课题回应了时代关注的紧迫问题,研究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重点难点突出、研究方法科学、创新突破明显,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哲理分析,体现了课题团队在总体框架论证、子课题选取等方面的独特性构思与创新性设计。在此基础上,吴潜涛教授提出,课题的下一步研究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针对意识,要紧扣教材这一中心环节,重视处理好“思政核心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思政课核心课程教材。二是强化实践意识,要立足于课题组实证研究的调研成果,落脚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从实证性调研中找寻课程设计、教材编写、理论创新等普适性规律,为如何更好实现思政课横向知识点布局和纵向螺旋式上升提供根本性依据。三是强化对策意识,要在研究过程中围绕着思政课建设的核心内容,着重解决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知识点重复、交叉、断裂等问题,并在理论创新拓展、教育方法转变、教材编写修订等关键性问题上,提供科学合理的智力支持与对策建议。

论证会最后,吴宏政教授代表课题组对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再次表示感谢。他表示,课题组将认真吸纳专家意见,积极落实整改方案,全力进行研究计划,按照预期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