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从神话到科幻:哲学社会科学午间学术论坛聚焦想象秩序的方式

日期:2020-12-31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10月29日,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工会联合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午间学术论坛22期(总第68期)想象秩序的方式:从神话到科幻,在我校中心校区鼎新楼A区555会议室举办。论坛由吉林大学文学院李明晖副教授主持,法学院侯学宾教授、行政学院马雪松教授、物理学院徐留芳副教授、文学院宁欣副教授、考古学院赵俊杰副教授、哲学社会学院盛传捷老师作为与谈人参与了讨论。数十名来自我校各个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共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文学院李明晖老师就《历史宇宙的“暗物质”》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在人类历史中,“神话”是“暗物质”——神话的叙事从来得不到观察的证实,但神话的存在却给予人类的社会与生活以巨大的影响,这影响有集中于决定性时刻的,而更多地则是分散在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因为,很长时间里,神话在人群秩序的建构与维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人类真正走出这个“童年时代”的方式,不是不再想象,而是优化我们的想象方式。现在看来,科幻小说应该是优化的想象方式之一。比起神话,科幻小说多了一些面向现实、面向理性、面向客观规律与实事求是思维方法的精神力量,即科学精神。

法学院侯学宾教授展示了他对《中国神话传统中的法律观念》的理解。他认为,神话是古代人的科幻,科幻是当代人的神话,笼统地讲,神话是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超现实想象,这种想象可能是一种扭曲也可能是一种超越。法律指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的是人心与利益。因此,法律与神话之间似乎很难有直接的关联,前者是一种冷冰冰的规则体系,后者是一种超现实的情感映射。但对于当下而言,中国神话中可能隐藏着一个文化的法律基因或密码,一直到现在都顽强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比较性地观察中国神话中的法律观念。第一,西方的蒙眼女神和中国的法兽獬豸,体现出不同的司法风格。第二,中国神话预设了神仙脱离人性,而西方的神仙却无法脱离人性,在不同的预设基础上设立的规则也个性迥异。第三,在中国神话传统中,打破规则和坚持规则两种意识一直纠缠共生。第四,神话中神仙体系的复杂和混乱。

行政学院马雪松教授作了《现代性政治的神话维度与科幻批评》的报告。他指出,神话不仅是具有特定形式的文本和传说,而且就本质和功能来看还是一种符号或象征;神话不仅存在于人类的原始社会或传统阶段,而且从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西方政治形态的流变来看,其在西方现代性政治当中构成不容忽视的维度。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神话在构建秩序、供给意义、塑造想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在推崇宿命、鼓吹强权、桎梏个性方面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成为当代西方科幻作品对现代性政治神话予以批评的深层缘由。

物理学院徐留芳老师作了题为《从热力学角度对诺兰< 信条>中的时间与秩序》的发言。他首先强调科学的精神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科幻作品就是基于物理定律的大胆想象。随后,徐老师介绍时间就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因此热二律就是描述时间箭头不可逆的基本定律。而诺兰《信条》的背景是基于宇宙大爆炸后期由于暴涨支撑不了万有引力而坍缩的假设,这个过程意味着时间箭头完全倒退,才能被热二律所接受,但若如此宇宙反演就成了前期演化录像的倒带,对于生命来说似乎失去了意义。最后徐老师又从自己科研出发,强调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逆着熵增(热二律)而行的奇迹,而人类社会对于秩序的追求,恰恰也体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因此,与其讨论未来是否真的存在宇宙反演,不如活在当下,多创造出有秩序有价值的社会活动。

文学院的宁欣老师作了题为《神话与秩序:以莎士比亚戏剧< 仲夏夜之梦>为例》的报告,他以莎士比亚剧作《仲夏夜之梦》为例,分析了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时代西方现代性起源中隐含的理性与神话、秩序与混沌的矛盾。他认为,这部貌似天真烂漫的莎氏戏剧实际展现了现代性的幽暗一面:剧中白日与暗夜、城市与森林、真实与梦幻不仅相互对峙,而且最终彼此交织,无法分辨,这实际反映了人类理性在面对宗教、政治和科学急剧变化时的困惑和对理性自身的质疑。这种焦虑随着现代性一直延续到当今。

考古学院赵俊杰副教授作了题为《神话考古与神化考古——考古可以实证神话吗》的发言。他指出,考古学是通过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及其相关的自然环境与遗物,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上古时代的神话总是充满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英雄主义,东西方学者都试图通过考古来实证神话,谢里曼对于迈锡尼文明的发掘首开西方古典考古的先河。然而,神话固然部分基于真实而升华,考古发现却具有片段性与局限性,将考古发现与上古神话简单比附,是非常鲁莽而危险的。不过,从神话的现实需求,甚至于政治秩序构建的视角出发,考古发现会有许多用武之地。

哲学社会学院盛传捷老师作了题为《神话的哲学功能:以柏拉图为例》的报告,他以柏拉图为例分享了他对神话的哲学功能的思考。神话思维与哲学理性思维的对立早在古希腊就有激烈的冲突,其突出表现为:“秘所思”(Muthos)与“逻各斯”(Logos)的区分。两者都是“言语”或“说出来的东西”,但Muthos是某种不可证伪的话语或叙述性的故事,而Logos是某种可证伪的话语或论证。从哲学的角度看,神话作为言语有重大的缺陷。然而,柏拉图却使用神话来阐述其哲学思想。在“双性人神话”中,柏拉图从哲学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今所理解的爱情观。

随后,法学院杨帆老师、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部铁军老师等参会师生也就论坛主题分享了他们的观点,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和问题。本次论坛使参加活动的老师与同学更加深入地对不同学科视域下的想象秩序的方式问题加深了了解,多学科的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