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从学科话语表达到理论思维延展 ——第三期理论思维讲习班举办“多学科视角中的‘责任’”学术研讨会

日期:2021-06-04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5月25日,吉林大学理论思维讲习班第三期举办了以“多学科视角中的‘责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第三期学员学习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张贤明教授“责任政治研究的探索”讲座的汇报交流。会上,副校长蔡立东为张贤明教授颁发“吉林大学理论思维讲习班导师”聘书,并就张贤明教授对学员们的指导与启发表达了真挚的感谢。聘任仪式由社会科学处张晓萌副处长主持。

在近4个小时的研讨中,学员们在讲习班导师张贤明教授和特邀专家法学院蔡宏伟教授、李拥军教授的引领下,从责任范畴的多学科解析,到责任与自由、责任与理性、责任与权利的跨学科对话,再到学科责任的宏观阐释,进行了有深度、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和思想交锋。

考古学院赵俊杰副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特邀专家法学院蔡宏伟教授在开场发言中,介绍了英国法学家哈特分析“责任”概念的经典案例,向与会学员展示了responsibility丰富的概念内涵和四种主要类型,即角色意义的责任(Role-Responsibility)、因果意义的责任(Causal Responsibility)、能力意义的责任(Capacity-Responsibility)、法律上使用“liability”这个术语时所指称的那种必然责任(LegalLiability-Responsibility),清晰地阐释了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责任”的基本范畴,并为研讨“多学科视角中的责任”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管理学院钟翠萍教授探讨了管理科学与工程视角下责任的主体、范围与评价,钟翠萍老师特别谈到,在进行算法研究时,由于算法将取代特定人群的工作,进而产生了学科责任的困惑——“特定人群所不期待的事情,难道就不是责任了吗?”张贤明教授在讲座中关于“期待”与责任之间关系的分析,使其受到启发,对算法研究的时代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管理学院邓君教授分享了档案学的学科责任,一是社会责任,既包括培养“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之才的育人育才之责,也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社会发展需求、民众生活需求的资政、治事、惠民之责;二是学术责任,做到守学、承学、创学、荣学。邓君老师的发言使与会老师对档案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管理学院王向阳教授从管理学视角探讨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王教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由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社会贡献责任四个维度构成,是一个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和知识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王教授还分享了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几个焦点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知识管理、企业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等。管理学院张国权副教授从责任概念的初衷出发,探讨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责任深度强化是否一定会带来效率或者效益的提升”,以及“为了提升效率或者效益如何去界定、规范和确立相应责任”等问题,同时立足于本学科特色,提出了责任的量化问题,认为不同领域或许可以尝试从各自专业角度去测量责任,建立一套测度体系。上述发言后,张贤明老师进行了精彩的集中点评。张贤明老师首先肯定了“多学科视角中的‘责任’”研讨既可以有学科责任的宏观维度,也可以有学术研究中的责任解析。张贤明老师指出政治责任更倾向于角色意义上的责任,是对应角色规范性预期的责任,当然也与因果意义上的责任和能力意义上的责任有关联,政治责任需要基于政治力量对比变化进行综合性的判断,而法律上的必然责任需要对行为后果的精确认定,这是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关键性区别。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张贤明老师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要建立在对责任范畴进行合理界定的基础上,而责任的测量要在具体情境下展开。对于责任的效率问题,张贤明老师提出责任是复杂社会的简约机制,在责任体系下能够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合理的预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很好的履行责任,所以就需要问责机制,而有效率的责任体系则是一种理想状态或追求目标。

哲学社会学院高超副教授指出“责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哲学家一般都认同,必须承诺人具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才有责任可言。对于是否承认自由意志,存在“自由论”和“决定论”两种对立的观点。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主张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可以相容的“相容论”。另有一些哲学家则认为,自由论成立的世界与决定论成立的世界在经验上是不可分辨的,因而相关争论是无意义的。这一问题还有待哲学与其他学科共同进一步探讨。哲学社会学院王一副教授从责任与理性的关系出发,介绍了蒂特马斯的社会成本理论、米德的家长式福利视角、默里的剩余福利观点、埃尔伍德的临时救助观点等四种福利视角,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社会保障领域国家的福利责任,以及个人责任的确定、国家责任的落实、国家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关系等问题。经济学院王婷副教授分享了关于“政府经济责任”的观点,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出发,提出了“更好履行政府经济责任是否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和起点”的问题,同时也阐释了政府经济责任的内涵、政府经济责任与政府经济职能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政府经济责任的主要内容等问题。张贤明老师在点评中指出,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责任研究起源于伦理学,责任最初是一种对“善”的追求,他本人在建立责任政治研究体系过程中,将责任划分为两种:作为道德准则的责任和作为政治议题的责任,作为道德准则的责任与哲学有着深度的相关性。对于责任与自由的问题,张贤明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很多学科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自由论和决定论的观点分歧并不影响其对责任问题探讨的有效性,基于道德论和契约论的观点彰显了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对责任理解的分野,而与制度相关的责任应当是一种理想状态。谈到责任与理性的问题,张贤明老师指出只有理性的行为才能够与责任相关,理性与自由又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性,是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对于政府的经济责任问题,张贤明老师指出应当进一步梳理、比较政府的经济责任、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权等范畴的异同,以期丰富责任政治的理论体系。

行政学院丁建彪副教授从问责与免责入手,探讨了政府责任在基层治理中的重构与解构问题,在厘清政府责任与政党责任、组织责任、公民责任区别的基础上,从具体案例出发分析了政府责任的复杂性结构,以及在复杂性结构中问责制度所引发的避责问题,进而提出在基层治理中问责与避责要实现艺术性的平衡,尤其要注意问责主体的观念、能力和专业性与问责对象从事事务的复杂性、提供服务困难性、潜在的风险性等变量之间的匹配。文学院王倩副教授从“能责”角度出发,通过对比例举的方式,指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语言能力主要在于语言资源拥有力、语言使用及服务力、语言传播及影响力,因而语言学在服务国家层面所具备的学科责任在于:提升国家语言资源拥有量,从上至下做好语言规划管理;提升各行业语言使用及服务能力;合理安排语言人才储备扩大本国语言的国际影响。文学院李明晖副教授谈了自己在聆听张贤明老师关于“责任”概念的讲解之后回顾一些文学作品情节、文学史争论的心得,介绍和分析了一些古今小说戏剧中对于“责任”复杂性的表现,认为在研究《边城》《雷雨》等名著时,都不应以“谁的责任”作为解读的着力点,文学研究也像政治学、法学研究一样有必要深刻思考“责任”概念。考古学院赵俊杰副教授以“组织责任还是个人责任: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的‘错讹’”为题,解读了这一著名砖印壁画题材拼砌各个环节错误的责任方,指出有些今人认为的所谓“错讹”,实际上在当时从过程到结果都是正确的,砖侧提示文字的误刻、砖的倒置以及重复纹样砖的出现反映了从制砖到拼砌环节的个人责任,画面的错误呈现则需要追究监管的组织责任,从考古学的具体实践中总结出对组织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新的阐释。特邀专家法学院李拥军教授在压轴发言中指出,不应该将法律责任定义为某主体应该承担的不利的后果,而应该将之定义为让某主体承担不利后果的依据。从语词上说,责任表达的是“对什么负责”的问题,对什么负责,什么就是某主体承担不利后果的依据。也就是说,主体不是无条件地承担不利的后果,而是只在有法定依据时才承担这一后果。法定依据就是责任,这样定义更符合现代社会保护公民权益的基本价值取向。张贤明老师在点评中指出,两位特邀专家的观点形成了思想交锋,充分彰显了研讨会的意义。对于责任与权利问题,张贤明老师指出,法律责任更多的是强调不利后果的承担,政治责任则首先强调对期待的满足,而后才涉及对不履责的追责问题。这种差别正是从多学科角度解析责任问题的重要意义。对于政府责任与问责制度问题,张贤明老师指出委托-代理理论是问责制度能够落到实处的重要依据,但问责也不是万能的,过度问责将导致人人避责的后果,所以需要有“容错”、“免责”等机制。对于责任和语言学的交叉性问题,张贤明老师非常认同王倩老师关于“责任性的意义要落实到语言的形式上”的观点,语言政治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课题。对于责任与文学的交叉性问题,张贤明老师指出由于政治需要考虑现实可能性,所以政治生活是一种可能的艺术,在个人道德领域动机与结果并不一定是正相关关系,“无私”是一个最高境界,而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就是协调利益关系,责任以能力为基础意味着有些责任是任何人都承担不了,因此要做好区分。对于组织责任和个人责任问题,张贤明老师指出,责任如何划分,以及是否所有责任都需要追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蔡立东副校长参加了研讨会,与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讨。他指出,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着吉林大学的未来,吉林大学人文社科未来的高峰取决于青年教师当下的发展,理论思维讲习班的举办体现着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关注、重视与期待。蔡立东结合研讨会的中心议题,对青年教师的学术研究及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选择有跨度和延展度的研究方向,能够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领域是更具生命力、值得终生研究的方向。二是要关注本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对基本范畴的研究是提高学科科学化程度的关键所在,能够提出对学科基本问题的有效见解是建构理论体系的起点。三是要抓住本学科领域的关键性问题,特别是抓住学科中有着紧张关系的几对范畴,观察背后的原理,进而使研究入主流、有特色。四是要从具体问题入手展开进阶式研究,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聚土成山,从具体现象出发抽象出更具适用度的结论。蔡立东强调,理论思维讲习班是实践吉林大学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场域,为各学科之间思想上的启迪、方法上的迁移和原理上的借鉴搭建了平台,希望学员们能够在理论思维讲习班的学习中都有收获和成长。

学员们深深感受到通过学习讨论,不仅积累了理论资源、拓展了研究视角,而且对学术化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共识,备受鼓舞,收获颇丰。在课程中,不仅深入学习了前辈理论思维方法、丰富学术想象力的预期目标,也更加坚定了学员们追求教师至高职业荣誉的人生理想。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