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第八期“如之何”工作坊成功举办

日期:2025-10-25 点击数: 来源:

10月23日下午,第八期“如之何”工作坊在鼎新楼A655会议室举办,经济学院副院长王达教授围绕“如何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效能”展开分享。活动由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赫主持,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曲红梅、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者及校内师生代表出席并参与了活动。



活动伊始,王达教授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在于“学者与管理者的认知与成长”,并从四个方面提出系统性思考。他强调,提升科研管理效能需构建“正心为先—精业其次—善巧再次”的三维能力体系,其中“正心”是价值导向的理念基础,需强化学术价值观塑造与使命担当;“精业”聚焦过硬专业能力的训练与传承,夯实理论功底与研究方法;“善巧”则注重娴熟专业技巧的培养,提升学者在研究中的策略性思维。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投资基础—服务前置—评价后置”的管理思路,针对文科“轻资产”科研特性,建议优先保障基础资源投入,将管理职能从“审批监管”转向“引导保障”,科研管理工作者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提前做好科研方向引导。根据文科研究特点,将文科科研成果的资助可以适当后置

制度设计,王达教授强调需平衡“调适规则—稳定预期—适度淘汰”的关系,规则是科研方向的指挥棒,用来调节人们的预期,通过修订规则校准行为偏差调整宜集中不宜发散,保持政策框架“大稳小变”以稳定科研规划建立“预警帮扶退出”良性机制实现适度筛选。通过数据模型分析,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管理岗及服务岗被大量替代,这对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强调,科研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研管结合—多元价值—回归人本”,主张打通管理者与学者的身份壁垒,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给予每个人成长空间以发挥人生价值。最后,王达教授以“崇尚价值的观念塑造科研人的信念、公平向善的制度规范科研人的行为、万类竞逐的生态支撑科研人的成长”为科研人的“高质量发展”方向,最终形成“知—行—果”闭环。



“如之何”工作坊,是社科院组织的旨在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队伍理论水平和学术治理能力的系列学习交流活动,名称来源于《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名言:“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子此言意在强调做事情要有主动性。“如之何”工作坊围绕社科管理工作相关领域中“是什么”“如何想”“怎么办”的主题开展活动,期望通过系列务求实际的学习活动,给学校社科管理队伍带来一些实事求是的认识理解、一些真实可信的思维方法和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操技能,提升社科管理队伍的能力水平,强化文科科研管理质量,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