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吉林大学理论思维讲习班开展“交叉融合,启迪思维:科技与人文的前沿对话”教学实践活动

日期:2025-09-15 点击数: 来源:

为深入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建设,9月12日,吉林大学理论思维讲习班以“交叉融合,启迪思维:科技与人文的前沿对话”为主题,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理论思维讲习班六期全体学员及社会科学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首站聚焦人工智能学院。学院范子沛教授、杨溪研究员分别结合具体案例,向学员们系统展示了“人工智能+X”跨学科融合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实践成果。让学员们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为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注入的新动能,为后续学术研究打开了“科技赋能”的新思路。

在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李春桃教授首先梳理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随后重点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发的“吉金识辨·青铜器智能断代与辨类”程序,该程序通过AI算法实现对青铜器年代、类别的精准识别,大幅提升了考古研究的效率与准确性。此外,实验室展示的高水平3D打印技术、传统拓印技术,让学员们亲身感受了古文物研究中“传统考古方法+现代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深刻体会到科技为人文研究带来的变革性突破。

活动最后一站,学员们走进生物考古实验室。实验室副主任蔡大伟教授带领大家逐一了解实验室的核心研究方向,详细介绍了人类骨骼考古、动物考古、地质考古、法医考古等领域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实验室这种“多学科协同破解学术难题”的创新研究模式,为学员们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跨学科实践范本,让大家对跨学科研究的实践路径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本次活动让学员们对“科技赋能人文”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员们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更新了对学科交叉的认知,更在学术视野拓展、研究方法创新上获得重要启发。未来,要把此次活动的所学所悟转化为科研实践的动力,主动探索“科技+人文”的融合路径,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