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王慧媛副教授学术成果《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 基于非靶特征及可能靶子位置的抑制》发表

日期:2025-09-12 点击数: 来源:

近日,我校哲学社会学院王慧媛副教授研究团队在《心理学报》2025年第7期发表论文《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 基于非靶特征及可能靶子位置的抑制》,文章揭示了抽象概念水平下空间注意分配的机制,为理解人类注意抑制的认知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该研究采用线索化范式,通过五个系列实验,系统探索基于非靶特征及可能靶子位置的注意抑制机制。实验通过操纵线索与靶子、非靶项目的语义关联及线索位置,考察注意控制定势对空间注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线索与靶子语义不一致但与非靶项目语义一致且被试持有强烈抑制非靶特征的注意控制定势时,同位置成本现象出现,即靶子出现在线索位置时比非线索位置时反应更慢。这一现象此前仅在知觉特征层面被观察到,在抽象意义概念层面的发现尚属首次。进一步实验表明,该现象需满足如下几个关键条件:一是线索与非靶项目存在语义关联,二是注意抑制定势足够强;且仅当线索出现在可能靶子位置时才会发生,体现出位置特异性。该研究推翻了客体档案更新理论对同位置成本现象的解释,证实其源于对非靶特征及特定位置的注意抑制,而非客体档案信息更新或注意快速脱离。研究还发现,相较于知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需要更强的注意抑制定势,说明抽象概念水平的注意调节条件更为严格。

该成果拓展了关联性无意注意定向假说的适用范围,为理解真实场景中语义信息如何引导注意分配提供新视角,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跨模态语义引导注意的机制,对人工智能注意模型构建、注意缺陷干预等领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