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最新研究

最新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研究 > 正文

李春桃

商周金文中刮磨、加刻现象研究

日期:2025-07-04 点击数: 来源:

《考古学报》2025年第2期

作者简介

 

李春桃,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古文字学

文章概要

中国商周两代以青铜文化为代表,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作青铜时代。很多青铜器上铸刻有铭文,其内容广泛,包含祭祀、答谢、册命、物勒工名等多个方面。有时青铜器上原有铭文会被刮磨,偶尔还会加刻新的铭文。讨论这种刮磨、加刻现象,对于研究青铜器、古文字、先秦史等相关领域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借此梳理青铜器的流转方式等相关问题。

 

通过排查相关资料可知,青铜器铭文中刮磨、加刻现象可分为刮磨器主之名、刮磨诅咒誓词、刮磨并加刻新铭、直接加刻铭文、保留原铭而于他处加刻铭文等多种类型,且每种情况内部又十分复杂,详细辨析才能揭示其中的原因与史实。在辨析现象的基础上,可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内容包括青铜器的先后归属、时代国别、器主身份、铭文释读、器类差异等诸多方面,还可纠正旧说中的一些谬误。如器物时代方面,著名的曾侯乙尊盘的时代以往被学界判定在战国早期,但根据盘铭曾被刮削并加刻铭文,可以看出该器本为曾侯所铸,而尊与盘制作时代相同,则这套器物的时代应属春秋晚期,这便订正了以往的误判,这套重要器物的时代得以确认。器物主人方面,西周晚期的士父钟,自清代以来学者认为作器者是士父,根据铭文刮磨内容、金文表述通例,可知其作器者为士父的夫人。铭文释读方面,如近年公布的封鼎铭文中所谓的“封”字应改释作“朱殳”等等。讨论铭文的刮磨现象,对于研究青铜器的流动也至关重要,结合传世典籍、金文内容、墓葬情况可对刮磨、加刻现象所反映出的青铜器流转方式进行归纳与总结。

 

   讨论青铜礼器铭文中刮磨和加刻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从微观上看,其关乎铜器的定名与时代、铭文的分域与释读,可以推动并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从宏观上看,这一现象映射了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可据此现象讨论先秦时期静态的时代特征以及动态的社会结构变化等等,这对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都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