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召开“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

日期:2002-12-18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r\n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北方边疆地区考古学研究在21世纪的深入开展,扩大中外同行学者在该研究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001年8月6日至8日,由“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及中国海峡两岸的4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各国学者向大会提交论文50余篇,30名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内容涉及北方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区域性研究、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考古学的专题研究、环境与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研究,及边疆地区的种族人类学及古代DNA研究等诸多方面。\r\n\r\n开幕式上,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忠培先生作了主题发言。他在讲话中指出,文化、产业、环境是考古学的主题,也是中国边疆考古学的主题,而这一主题对于中国边疆考古来说,有着自身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内涵与意义。渔猎、牧业文化与文明,正是中国边疆地区自具特点的一种文化与文明。探索中国边疆地区的古代文化应是边疆考古的一项重要任务。他希望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在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与国内外同行共同努力参与边疆考古事业的建设,创造美好的明天。\r\n\r\n 研讨会期间,通过主题发言、自由提问、专题讨论等形式,与会学者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会议讨论热烈、时间利用充分,几乎与会的每位学者都作了公开讲演。此次研讨会既交流了学术进展情况,又深化了对北方边疆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中重要学术问题的认识,明确了新世纪边疆地区考古学的发展方向。\r\n\r\n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顾问林沄先生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提交高质量论文的学者,普遍年青化;会议论文中,特别是中国学者的论文,讨论中国和境外的文化交流的数量增多了;讨论环境以及环境与文化关系的论文数量大大增加;不再简单地、概念化地把北方系青铜器和游牧人等同,而是开始从具体考古资料入手分析不同考古遗存的实际生业,以及生业随时代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边疆地区的古代人类遗骸的体质人类学和DNA的研究给中国北方地区在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丰硕收获;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论文有不同的看法,促使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把研究推向前进。\r\n\r\n 最后,林沄先生特别指出,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不仅和中国其他地区有联系,而且和中国境外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带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问题时必须要面向世界,应该在实践中领悟并运用“世界的中国”这一方法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学者成为苏秉琦先生所企盼的“世界的中国考古学家”。\r\n\r\n会后,8月8-13日专家学者们赴内蒙古赤峰市对部分考古遗址、博物馆进行了为期5天的参观和实地考察,并就上述考古发现和相关学术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r\n\r\n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显著、准备充分,内容涉及到了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考古研究的各个领域,是一次成功的国际学术会议。此次会议将推动我国北方以及相关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r\n\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