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委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在博士生导师周慧教授的带领下,对虞弘墓中出土的虞弘及其夫人遗骨和牙齿中的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进行检测、研究。最近,该项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r\n 隋代虞弘墓位于山西太原晋祠镇王郭村南,1999年夏,村民王秋生在清理门前便道时发现。随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正式发掘。该墓于1999年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该项发现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学术界和广大公众的普遍关注。\r\n 根据虞弘墓出土墓志记载,墓主虞弘为鱼国人,北齐时入华,在北齐、北周和隋三个朝代都任过官职,是一个经历和身份均较为特殊的官员。考古学者根据史料、石椁图案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志文的记述等资料推测鱼国地望位于中亚地区。而人种学方面的鉴定,也支持了这一结论。\r\n 本次实验通过重叠PCR的方法成功地测定了虞弘及其夫人的骨骼和牙齿样本线粒体DNA D-环高可变Ⅰ区364bp的序列,并且骨骼与牙齿的测序结果一致。通过与若干现代人基因的比较建立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虞弘本人的线粒体DNA序列具有欧洲序列特征,而虞弘夫人的线粒体DNA序列则同时具有欧洲序列和亚洲序列的特征。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虞弘应该是具有欧罗巴人种血统的中亚地区居民的推断。(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刘艳)\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