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教育部发布我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

日期:2004-08-27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r\n8月26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r\n《规范》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对明确学术要求、保证学术质量、维护学术尊严、纯化学术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既比较全面涉及了学术规范的方方面面,又具有现实针对性。例如,《规范》对引文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规范》对学术成果的署名混乱问题作出约束:“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规范》对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和尺度:“学术评价应以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为主要尺度;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注重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r\n在新闻发布会上,社政司司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长靳诺同志介绍了《规范》起草的有关背景、过程及主要内容,重点强调了《规范》颁布的重要意义。\r\n她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提倡做人、做事、做学问相一致,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自觉维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规范》的颁布是落实《意见》精神的具体措施之一,它必将对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对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强自律产生深远的影响。\r\n她说,教育部对《规范》起草工作高度重视,专门立项进行课题研究,多次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广泛征求高校、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数易其稿,最后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讨论通过。《规范》历时三年完成,充分体现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发扬民主的精神。\r\n她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包括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等多项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队伍的自身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创新团队,而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又是加强人才队伍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她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要提高创新能力,没有学术规范、没有良好的学风,理论创新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她说,《规范》的颁布,将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有助于改进高校学术素质教育(特别是研究生和学位教育与人才培养),有助于维护高校学术共同体的国内国际形象,有助于学术积累、学术对话、学术合作与学术创新。\r\n她强调,树立优良学风,遵守学术规范,是出成果、出人才的重大保障措施。对于保证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出精品、出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r\n她希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的要求去做,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自律。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建设工作。\r\n社政司袁振国副司长作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术规范建设、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发言。他强调,一要高度重视《规范》的学习贯彻。学术规范建设是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系到高校的学术风气、学术道德和学科建设,也关系到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品位,还关系到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和人才培养,更关系到高校的形象和社会影响。他希望各高校首先要认真组织学习和研讨,使每一位高校师生都要做到耳熟能详。其次要对学术规范建设常抓不懈,做到标本兼治。二要积极制订《实施细则》。他说,教育部将着手《实施细则(试行)》的起草工作。各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校的学术规范实施细则,研究制订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三要大力开展学术规范教育。他强调,学术规范应当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与学位教育的最基本的学术入门课程。有条件的大学,要争取开设学术规范的系统课程或者系列学术讲座。这门课程的建设要以其学术前沿性、跨学科性、开创性和试验性为特色,在合理借鉴国际学术规范经验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教育界、学术界的具体情况,努力构筑中国的学术规范体系。\r\n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社科委委员李强教授、葛剑雄教授、王宁教授以及学术批评网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分别就“学术规范与学问之道”、“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加强学术规范建设的迫切性”、“学术规范与青年学者的使命”进行了发言。\r\n王宁教授指出,《规范》的发布符合一切正直学者的强烈愿望,适应社会迫切要求,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在发言中,王宁教授呼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人,要严格自律,用良心来维护学术道德。\r\n葛剑雄教授指出,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他强调,国家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逐年增长,如何如何珍惜宝贵的教育和科研经费,保证这些钱能产生应有的效益,换来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而不是一大堆学术垃圾,建立学术规范,加强学风建设实属必需和基本的措施。国家投入的经费当然不能允许贪污和腐败,但如果不确立基本的学术规范,难免不出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劣产品,或者只是大批量的低水平重复,是对科研经费――纳税人血汗的浪费。\r\n李强教授指出,学术界的假冒伪劣对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质产品的影响,而高校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者学术腐败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此次《规范》由教育部颁布,从培养人的角度看,将对纠正社会风气产生很好的作用。另外《规范》由社会科学家提出,给学界作出了表率,《规范》的确定将对学术发展作出贡献。\r\n作为高校的青年学者,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青年教师,杨玉圣教授指出,高校青年学者在学术规范领域责任重大。杨玉圣教授在讲话中对高校青年学者提出倡议:(一)把学术规范作为学术立身之本;(二)把维护学术规范与道德自律联系起来;(三)把学术规范与为人师表结合起来;(四)把学术规范和学术责任统一起来;(五)把握好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的辨证关系。\r\n发布会由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教育部新闻办主任王旭明主持,在京部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专家学者和科研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发布会现场,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等媒体记者就管理体制创新、课题及项目申请规范,学术不端行为鉴定和惩戒,学生论文剽窃提出问题。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袁振国、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处长张保生、教育部社科委委员李强教授、葛剑雄教授、王宁教授以及学术批评网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分别作出了回答。针对记者十分关注的学术不端行为鉴定和惩戒问题,在场学者表示,《规范》的发布将促进学者自律,同时促进高校进一步完善其签定和惩戒体制;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处长张保生表示,《规范》的姊妹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知识产权条例》目前也在酝酿中,该法规将对惩戒细则作出明确规定。(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 \r\n\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