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香港科技大学吕宗力教授来我校做报告

日期:2004-12-03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r\n 11月1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吕宗力教授在我校东荣大厦古籍所会议室做了一场题为“魏晋南北朝政治文化史的一个另类观察--从谶纬和妖言谈起”的报告。 \r\n 吕宗力教授的报告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集中讲魏晋南北朝的谶纬,开宗明义,首先揭示魏晋南北朝至隋禁止图谶之历史真相。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一时期,谶纬较为流行,每一王朝在改朝换代之前,几乎都要利用谶纬来论证自己奉天承运的合法性。而国家在禁止谶纬时也有客观规律可循,其主要特点是:禁止郡国私家收藏,皇家收藏不在禁止之列;禁止谶纬之学,防止民间的谶言扩散,而对王朝的政治或者是对学术有价值的则不被禁止;由于种种原因,谶言屡禁而不绝,民间仍有大量的谶纬流传;谶纬失去了官方的正统地位,政府对其控制日趋严格。其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谶纬禁而不绝的历史原因,主要是君主对谶纬的需要和信仰,以及民间普遍信仰谶纬的风气。对于前者来说,谶纬在政治上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它宣扬王权天授,神化王权,提高君主的政治威望。在民间,则通过五行更迭,天人感应的理论,为广大民众提供抗衡王权的精神力量。某些谶言具有预见性,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流布,吕先生称其为自我实现的谶言。第二部分阐述从妖言惑众到谶言示警:中国中古文化史的另类思考。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吕宗力教授首先从分析“妖”这个字入手,指出,“妖”这个字不都是表示贬义,也含有褒义的成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妖”,有服妖、诗妖、鼓妖、射妖、草妖等,当时的人认为,这些与“妖”有关的事物宣示天意,暗藏玄机,很多在大庭广众之下传播,在当时曾经拥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将妖言进行分类的话,有天体型,猜字,反语,诗谶等形式。在妖言和谶纬的关系上,吕宗力教授认为,妖言是前谶纬,绝大多数妖言不会成为谶言,因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如果一旦变成谶言,其影响力是非常大的。\r\n 报告会由古籍研究所主办,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学术研究系列)之一,古籍研究所所长张鹤泉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古籍所 刘卓)\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