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7日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副会长,中国丁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原鲁迅博物馆副馆长、著名学者陈漱渝教授在我校前卫南区逸夫图书馆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中的三位代表人物”的学术报告。\r\n 报告中,陈漱渝教授结合大量生动、客观的史料,对鲁迅、胡适、周作人这三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新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贡献、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的情感空间以及目前的研究动态做了系统描述和比较分析。在梳理中国文学发展线索的基础上,陈漱渝教授点评了鲁迅、胡适、周作人对中国现代诗歌、散文以及翻译等领域发展的贡献。陈漱渝教授首先结合鲁迅先生对“人权”、“生产力”的理解,分析了鲁迅对“十月革命”的态度,阐明了鲁迅先生后期思想发展的特点,并对目前鲁迅研究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然后,他结合《每周评论》、《自由中国》等与胡适先生政治选择有关的重要刊物,比较分析了胡适先生不同人生阶段中的政治态度及命运,探讨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现代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问题;最后,陈漱渝教授总结比较了三位代表人物的不同的选择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影响。\r\n 报告会由吉林大学文学院主办,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学术研究系列)之一,文学院院长张福贵教授主持了报告会。(文学院 张丛皞)\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