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日下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古汉语研究》编委、北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黑龙江大学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天树教授在我校前卫南区东荣大厦五楼古籍研究所会议室做了一场题为“殷墟甲骨文形声字的构造及其产生途径”的学术报告。\r\n 黄天树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殷墟甲骨文形声字的构造类别”。黄天树教授指出,殷墟甲骨文形声字的构造,大致可以分为十种类别:一、独体形声字,如“麋”、“履”等字;二、附划因声指示字,如“千”;三、两声字,如“ ”;四、从某某声的形声字,如“念”;五、亦声字,如“止”;六、省形字;七、省声字;八、既省形又省声,九、多形字;十、多声字。黄天树教授认为殷墟甲骨文形声字构造的类别是动态的。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种俗体字,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体。例如“灾”字,可以写作从“火”从“宀”,也可以写作从“才”从“斤”,还可以写作从“水”从“才”等等。第二部分为“殷墟甲骨文形声字产生的途径”。黄天树教授将殷墟甲骨文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大致分为九类:一、形声相配;二、形声裂变,如“闻”字;三、变形声化,如“昃”字;四、加注形符,其中,假借字加注音符,如“隹”或者加“口”形;加注形符,如“各”或者加上“彳”旁;为明确引申义加注形符,如“启”本从“户”从“又”,或者加“日”形;五、加注声符。如“禽”、“星”;六、形符代换;七、声符代换;如“庸”本从“庚”从“凡”,亦写作从“庚”、“用”声;八、形符的繁与简;九、声符的繁与简。\r\n 报告会由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与文学院联合主办,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振武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古籍研究所 张云华)\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