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澳门大学施议对教授来我校作报告

日期:2006-04-13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4月6日晚,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顾问、澳门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施议对教授在我校前卫南区东荣大厦边疆考古中心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文学研究中的观念、方法与模式问题”的学术讲座。\r\n 施议对教授是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和吴世昌先生的法嗣,其治词学强调声学特征,其治学特点以强调文学审美本位和符号层面的文化品位为依归。在讲座中,施议对教授从近代学术大师王国维讲起,围绕观念、方法、模式、语汇系统四要素,从“何谓观念、方法与模式”、“何用观念、方法与模式”、“何以调整观念、方法与模式”三个方面对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予以解说和阐释。施议对教授认为,观念、方法、模式、语汇系统四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方法是过程也是结果;模式是结果也是过程。他指出,新的观念、方法与模式的确立将导致文学研究的推进与改观。对于同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观念、立场会有不同的解读,以此为基础,则产生不同的方法与模式。就文学研究的方法而言,可以大致分为传统的方法与现代的方法。传统的方法可以上溯至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现代的方法则以王国维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提法为著。将这两种方法落实到符号层面,则是由一到多的演绎推理与由多到一的归纳概括。文学研究不能仅止于传统的多的层面,必须能够做到从多到一,由传统转向现代,即将文学研究提升到符号层面。施议对教授提出运用二元对立定律以解决此问题,并强调其中要有中介物的作用。针对何以调整观念、方法与模式问题,施议对教授主张兼顾东西方文化传统,从中汲取资源。观念、方法与模式确立之后,则是语汇系统的确立。上述种种因素的综合,则是文学研究的自成一家。\r\n 本次报告会由吉林大学文学院主办,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学术研究系列)之一。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沈文凡教授主持了报告会。(文学院 王昊)\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