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人口学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王胜今教授,新近出版的《伪满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兼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移民侵略》的专著,首次发现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施“移民侵略”的有力证据,系统研究了日本实施“移民侵略”的计划、过程及其特征,填补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日本侵华史研究的空白,在学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引发重大影响。新华社专发了专供中央领导的参阅件,引起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稿件转发公开以后,被《新华每日电讯》、《国际先驱导报》等一系列报纸和新华网等几十家网站刊登和转载,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与此同时,在日本、韩国、美国也引起了极大反响。该研究成果为我国政府在对日关系领域开展外交斗争、打击日本右翼势力,为我国在中日关系历史问题上进行有力、有理、有据的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新依据。就这一热议话题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工作在百忙之中的王胜今教授。\r\n记者:王教授,您的新作《伪满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兼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移民侵略》出版后,引发重大影响,请谈谈研究“日本对中国移民侵略”问题的始末。\r\n王胜今:我1982年至1984年在日本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日本人口学会会长、世界著名人口学家黑田俊夫先生。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就发现了许多关于日本向中国移民的资料,开始关注此方面问题。1984年完成毕业论文《中国人口增长分析》,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回国,1985年被我校破格聘为副教授。1987年我又到日本和导师做亚洲人口城市化问题的合作研究。1988年被我校再次破格聘为教授,当时是我国人口学界最年轻的教授。黑田先生建议我从教期间继续作博士论文,并提议我将博士论文选题定为日本向中国移民问题。他说这个课题是日本人不能做,而一般的中国人做不了,他自己做不完的(当时黑田先生80岁)。日本人出于民族感情、国家利益等原因不能做;中国人要做,既要懂日语,又要懂人口学、统计学等,还要能经常往返于中日两国间,所以一般的人做不了。他认为我有条件做好这项研究。黑田先生说,这个研究课题是中日人口学界乃至世界人口学界的空白,如果我在他有生之年完成此研究,就作为我的博士论文。他还为我拟定了题目《战前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之后我开始着手该课题的研究。首先是收集资料,我从中国和日本的研究机构、图书馆和地摊书市广泛收集资料。这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但也充满了乐趣,经常为找到有价值的资料而惊喜不已。\r\n十年磨一剑。我经过1988年至1998年10年的研究和多次修改,完成了初稿。特别是1993年至1996年在日本金氵尺大学做教授期间,为我作研究和修改论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2002年我凭借此研究在新潟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该大学建校以来第二个获得此学位的学者。论文虽然完成了,但我的研究并没有终止。之后,我利用这几年研究东北亚的机会,从日本、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各国继续收集相关资料,并着手将自己的日文论文翻译成中文。2005年10月,在对原论文翻译、充实、修订的基础上,我的《伪满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兼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移民侵略》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r\n记者:王教授,您用10年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请历数您研究内容和基本观点。\r\n王胜今:我在书中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移民侵略政策产生的背景、过程、实施计划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总体来说,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系统、深入地揭示了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施移民侵略的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第二,证明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实施的“移民侵略”是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深入探讨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实施“移民侵略”过程中朝鲜半岛向东北地区移民的过程、分布及其特征。根据我的研究,证实了日本曾经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纲领、有计划地向中国东北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带有侵略性质的移民,最终目标是从1937年起利用20年时间,向东北实施移送100万户、500万人的庞大移民侵略计划。\r\n记者:王教授,每一项科研课题,都有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请阐释您研究这一课题的理论、现实意义和研究方法。\r\n王胜今:学术价值可以从我的这本书中体现出来。第一,这本书中的许多图片、资料都是在国内首次公布;第二,我在该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移民侵略”,即日本在二战期间向中国东北实施的有目的、有纲领、有计划的,大规模的、以侵略和占领为目的的移民行动。它还带有文化侵略和民族同化性质。第三,这是将人口学和历史学相交叉结合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在过去很少有人关注,只是在一些书中一带而过,我就是把这种别人一带而过的课题深入做了下来。美国夏威夷大学人口研究所前任所长在来函中说“这项研究在国际人口学界填补了一个历史人口学研究的空白”。这项研究的现实意义,我认为:首先,为将来的学者从事此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第二,为我们国家开展对日的外交斗争提供了一个比较翔实的历史证据,对于批判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否认侵略的历史是一个有力的武器。\r\n谈到研究方法,我认为理论研究应该为现实服务,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尝试。研究历史不能忽视现实,研究现实也要了解历史,历史和现实是分不开的。在科学研究中应该倡导一种学风,扎实的学风是研究的立足点。我从1988年在导师的指点下开始从事该项研究,十几年中我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课题去立项,但研究一直在继续。我认为立项不是目的,项目应该服务于研究,把项目作为一个载体,得到支持,从而更好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研究下去,才能取得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r\n记者:王教授,您的这本书已经出版并引起了强烈反响。请您透露一下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是什么?您是否还继续深入研究“日本对中国移民侵略”问题?\r\n王胜今: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一些反响,有专家称是“一项多重角度研究的创新成果”、“人口学家的史学力作”;日本早稻田大学来函邀请我去作学术报告。这些是对我成果的肯定,但我认为这仍然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我觉得搞研究要确定一个目标和主线,再兼顾其他研究。我的下一部书以战后半个世纪东北亚地区移民问题为研究对象,可以说是刚出版的这本书的姊妹篇,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出版。在战后50年东北亚地区移民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我打算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系统分析研究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的移民问题,继续丰富、充实资料,深刻分析移民对地区文化、地区社会结构产生的深层次影响。\r\n记者:您既是专家学者,又担任副校长等行政职务,您是如何处理好科研与行政工作关系的?\r\n王胜今:我1988年到1995年担任人口研究所所长,1996年到2003年担任东北亚研究院院长,2003年任副校长。我认为做行政工作和搞学术研究,时间上有冲突,但道理上不矛盾。要科学安排时间,不能因业务轻视分管工作。在无特殊情况下,我现在每个周六、周日都要到东北亚研究中心去继续进行我的科研工作,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r\n暂短的采访结束了。当记者为王胜今教授取得的重大成果感到惊叹和折服的同时,更为他十年磨一剑搞科研的精神所激励和启迪。就是靠这种扎实的科研精神,王胜今教授在所涉足的科研领域取得盈枝硕果;就是靠这种严谨的科研精神,王胜今教授研究的成果在学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就是靠这种持久的科研精神,王胜今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引发重大影响。在当今学术界存在着学风浮躁、急功近利之风的情况下,作为学者具有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作为高校倡导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精神,是多么的迫在眉睫。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