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牟发松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日期:2007-06-10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华东师范大学牟发松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r\n \r\n 6月6日下午,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牟发松教授在我校东荣大厦古籍研究所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儒侠论——党锢名士渊源与流变”的学术报告。\r\n 在报告中,牟发松教授重点介绍了“任侠”、“侠与儒”、“侠儒”、“儒侠”这四个词的区别与联系,确定了“儒侠”与“党锢名士渊源与流变”的密切关系。在论述“党锢名士渊源与流变”过程中,牟发松教授按不同时代“儒侠”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游侠之士”、“儒学之士”、“党锢名士”到“魏晋名士”的依次演变过程。在论述东汉党锢名士的渊源时,他提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之士”有仗义疏财、没有固定职业、不受法律约束等特点。战国末期一些“游侠之士”开始“变节”逐渐向“儒学之士”转变。这些“儒学之士”,更大力借重儒家仁义气节观标榜自己,据以与腐朽势力相区别。东汉时期,汉代士群体的演变,士林风气的形成,士大夫的拼死抗争及两次党锢之祸,出现了“党锢名士”。这些“党锢名士”对后世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汉党锢之祸中正直之士几乎被诛杀殆尽,迫使清流士人发生分化,一部分转而消极避世,不问政治;一部分名士到魏晋之际兴起了恣情任性、不拘礼俗的士风,从而形成了“魏晋名士”。 最后,牟教授阐述了儒侠对后世名士的发展以及对魏晋以后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r\n 报告会由古籍研究所主办,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学术研究系列)之一。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冯胜君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古籍所 徐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