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主体人类学原理》出版新闻发布暨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跨学科学术论坛”在吉林大学南湖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新闻发布会和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广富教授主持。在《主体人类学原理》出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室第四编辑部主任任明介绍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情况,并肯定了《主体人类学原理》所具有的思想创新性。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秉公教授介绍了《主体人类学原理》一书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并分别向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喜平教授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霍志刚赠书。最后,韩喜平教授介绍了陈秉公教授的科研成就及其思想在国内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重要影响。《主体人类学原理》为陈秉公教授多年追踪和研究人类学前沿的理论成果,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于2012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跨学科学术论坛上,陈秉公教授作了“怎样破译人的特殊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的主题发言,指出要想真正破译人的特殊的生命本体,必须要借助于“结构与选择”这一基本的范畴。人的特殊的生命本体既是“结构”的,又是“选择”的,是“结构”与“选择”的统一体。因此,只有完整具备“结构与选择”特性和功能的理论和思维才符合人的生命实际,才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解读人的特殊生命本体。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许崇正教授作了“人的发展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及其意义”的主题发言,指出不同经济学流派分歧的实质是由于所采用的逻辑起点不同。不同的逻辑起点将会为不同经济学研究提供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最终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和体系。通过分析经济学史上不同的逻辑研究起点的缺陷,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自主的创造活动为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才能建构一门独立的人的发展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室主任、何星亮研究员作了“中国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的若干问题”的主题发言,指出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和方法创新是学术创新的三种基本类型,其中以理论创新最为重要。在中国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必须要在中国社会和丰富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其次,理论和方法创新的目的是要为世界学术提供独特的贡献;最后,要开创自己的研究领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邵汉明研究员作了“中国儒道人格理论的再认识”的主题发言,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和道家对于理想人格的设想既有共同点又有巨大的差异。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认为人具有完善人格的可能性,并最终都是要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但是,儒家和道家对于理想人格的界定、实现途径和表现样式的理解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他认为通过分析儒家和道家关于人格的理论,将有助于今天我们确立独立的完整人格。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政教授作了“只有人才强国才能经济强国”的主题发言,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神实质就在于强调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也内在彰显了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一体性,即经济的发展最重要表现为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要想走上强国之路,必须要重视人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宏政教授,经济学院纪玉山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穆艳杰教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崔月琴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邵彦敏教授,分别对各主题发言进行了点评。(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