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变迁研究”结项

日期:2017-09-07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日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田毅鹏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变迁研究”(11&ZD147)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成果鉴定,顺利结项。

“当代中国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变迁研究”于2011年11月立项。项目在研期间,项目首席专家田毅鹏教授及项目组成员历时三载,分别在长春市、吉林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沈阳市、克拉玛依市展开单位制形成及变迁的深度访谈调查。课题组还与日本名古屋大学社会学学科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围绕“长春一汽汽车城与日本丰田汽车城的社会管理模式”展开比较研究。项目组成员在《社会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2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有1篇论文获第五届陆学艺基金优秀论文奖(2017)。出版学术专著《重回单位研究》;主办“单位研究与中国研究”等3次学术研讨会;在“单位组织及制度”研究领域培养了博士生8、硕士生18名。

项目研究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单位制度起源、形成及变迁为背景,将“地方性”这一变量引入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变迁研究,以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为实践目标,以若干超大型工业社区为研究个案,从“单位社会”的社会现实出发,在探讨单位制起源、形成、变异轨迹的基础上,揭示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其社会构造,并进一步探讨单位制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该项目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范式和研究视角的突破。以往的单位研究主要依赖以美国学者为主体的海外学者研究范式,其解释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而本课题研究则注意将单位研究纳入中国的历史传统及现代社会总体变迁的进程中加以解释,在全面把握国内外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在研究视角上,项目没有采取一般意义上的宏观取向,而是努力引入“地方性变量”,确立实证研究视角。

第二,关于单位制起源、形成及其性质。认为作为现代性的标志性要素,从单位制起源和发轫期开始,“工业主义”便从思想观念、制度规范和组织模式等层面深深地嵌入到这一进程之中,深度地影响着其发展演进。单位制是基于工业主义和社会革命的双重原则而建立起来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改造方案,既体现了现代性,同时又在“去资本主义化”的前提下,表现出其范型的特殊性。作为一种以激进方式推进工业化的模式,单位制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却无法使其发展持续化,进而抑制了工业主义的发展,表现出其与工业主义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从而预示出单位制走向变革的必然性。

第三,关于单位制度体系研究。作为一种总体性制度设计,单位制度是由包括党政制度、劳动竞赛制度、福利制度、劳动纪律、工会制度、退休制度等十余种制度构成的。项目研究对单位制度的内涵及各子制度之间的关联展开研究,并进而形成对单位制重要的理论解释。

第四,“后单位社会”基层社会治理及运行机制。近年来,伴随着单位体制的走向消解,在后单位社会的语境下,基层社会治理出现了极其复杂的“重层结构”。旧的社会运行机制开始逐渐消解,而新的社会运行机制尚未成型,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变动过程。单位制虽然开始式微,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单元,单位组织并未退场,而是以一个新的角色和身份继续发挥作用。由此引发后单位社会政府与社会自治组织之间复杂的衔接问题。政府与自治组织之间不同程度的冲突、妥协、合作,使得基层社会的运作兼具行政性与自治性,从而其衍生出一种双重性质及兼容式的运作方式。如何在过渡时期建立起一种新的基层社会联结,成为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

第五,在数据资料搜集整理方面,课题组对单位人口述史展开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工作,现已整理出300多万字的《单位人口述资料选》(八卷本)。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单位人口述史首次展开的专题性整理和研究,对于发掘何保护单位人口述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在研究资料搜集整理方面,课题组对单位制形成早期的重要资料展开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最后编成《作为制度的单位:单位制形成早期资料选》,拟由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