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结项

日期:2017-04-27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日前,由吉林大学商学院金晓彤教授承担的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12JZD028)获得教育部社科司审批通过,顺利结项。

该项目于2012年8月立项,在项目研究期间,课题组在IJMR(ssci)、《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技术经济》《经济管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完成了一本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课题设定了两大主题: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和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三大部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实证、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研究。针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结合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全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与结构状况,阐释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制约因素,提出提升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路径选择;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水平与结构总体状况的考察,解读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现状的原因,对不同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进行比较研究;选取新生代农民工基于不同消费动机的典型性消费行为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总体特征的描述,从理论上阐释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考察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其消费行为的关系,阐明收入对其消费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最终提出提升其工资水平与引导其消费行为的对策建议。其研究成果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

首先,创新性地给出研究对象的边界界定。课题组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界给出了严谨的界定,即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在1980年以后出生,户籍身份在农村,在农村长大,且在进城前的持续教育经历中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现已进入城市务工或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这种界定有利于在现有社会情境下快速、精准地确定研究对象的范畴,并能通过群体划定来更加确切、严谨地分析和解读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行为特征、收入状况和消费选择。

其次,创新性地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分类与比较研究。一是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按照区域进行划分,考察不同区域文化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收入水平和收入的影响因素方面的情况。二是以行业类型作为划分标准,分析不同行业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和消费状况,产出阶段性成果。三是在消费行为的研究上,课题组通过访谈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和在返乡后的消费行为分别具有特定的行为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既包括了城市青年的城市消费内容,又包括了老一代农民工的返乡消费内容,这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承受着双重的消费压力。

再次,创新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基于不同消费动机的典型性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第三元”群体,受到市民与农民工双重身份以及社会边缘地位的影响,这些社会化因素内化为心理因素,进而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均表现出一种群体的特异性。课题组通过大样本调研,选取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创新性的实证研究,包括“基于文化适应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分析”“基于社会认同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分析”“基于社会排斥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分析”“基于地位获取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分析”和“基于发展需要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分析”。这些研究内容对于深入刻画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的独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最后,创新地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的对策建议。课题组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政策启示,主要包括政府要在体制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创造公正的就业环境,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纳入到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位上,为其提供就业和创业上的优惠政策;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力资本的开发,政府要提供技能培训补贴,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积累拓展性人力资本,逐渐消除无技能上岗现象,并逐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类型的“去体力化”或“去农民工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职业向上流动,鼓励农民工凭借自身的人力资本进行自主就业、返乡创业;鼓励新生代农民工重视社会资本的积累和维系,开拓社会关系网,实现社会资本积累对就业渠道的扩展作用。总之,要从政府方面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两个方面进行双管齐下,以此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城市工作,并由此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