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我校获立5项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日期:2018-11-07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11月6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在本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中,我校共申报13项,其中哲学社会学院田毅鹏教授申报的“东亚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比较研究”,王庆丰教授申报的“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法学院闵春雷教授申报的“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研究”,古籍研究所吴良宝教授申报的“出土先秦文献地理资料整理与研究及地图编绘”,管理学院王晰巍教授申报的“大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主题图谱构建及调控策略研究”顺利通过评审获得立项。

“东亚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比较研究”从比较社会政策研究的视角,结合东亚主要国家(中日韩)工业化、城市化变迁进程中乡村振兴的政策实践,对东亚国家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展开系统的比较研究,深入挖掘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分析解读政策文本的内容,并注意政策文本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实现对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总体性研究提炼,为当下正在展开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东亚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比较研究”是田毅鹏教授继2011年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单位制度’的形成及变迁研究”之后,第二次成功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前沿思想家的相关文本展开深入的解读和研究,以“现代文明形态”的困境为理论导向,探求文明形态变革和哲学理念创新之间的内在的必然性关联,塑造和凝练文明新形态的哲学理念,同时立足于中国经验和中国问题,致力于研究中国道路在何种意义上能够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最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实现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开辟现实道路。

“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研究”从理论上清晰地解答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各种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要重点回答“什么是刑事证据理论体系”“为什么要建构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和“如何建构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这三个核心问题。努力建构起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科规律与时代内涵关联的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出土先秦文献地理资料整理与研究及地图编绘”的研究对象是出土先秦文献地理资料中的国族名、地名、各级行政区划名、自然地理等。通过综合运用先秦古文字、先秦史、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完成出土先秦文献地理资料的搜集整理与专题综合研究,为相关学科提供基础资料与综合研究的成果,在方法论上(包括传世文献地名如何系联、通假手段的使用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大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主题图谱构建及调控策略研究”将总体研究问题集中在构建大数据环境下社交媒体网络舆情知识图谱理论及方法,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关键人物、热点舆情事件、典型社交媒体的主题图谱,制定大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调控策略。通过聚焦在社交网络舆情主题图谱的“应用研究”中相关研究对象的选择,以验证理论研究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为舆情引导策略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现阶段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重大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一方面通过设立重大课题培育项目进行前期培育和策划,加强重大项目选题征集组织力度,提出我校有竞争力的优势选题和特色选题,本次获立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比较研究”“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中国特色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研究”“出土先秦文献地理资料整理与研究及地图编绘”均是由我校提出的选题;另一方面,在积极动员教师申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组织了重大项目申报校内专家指导会,切实提高申报论证的质量。本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获立充分体现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扎实的学术底蕴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也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多年潜心积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