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全力以赴 以评促建——姜治莹、张希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

日期:2020-09-10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9月7日下午,吉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中心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姜治莹、校长张希参加会议并作工作部署,要求各相关单位进一步总结建设成效,统一思想认识,做好迎接教育部第四轮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副校长蔡立东主持座谈会。

姜治莹在讲话中指出,吉林大学的六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都有深厚的底蕴和辉煌的历史,每一个都是学校的财富、师生的骄傲,传承好、建设好、发展好重点基地,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各基地和学院要把评估工作作为事关学科未来、学院建设、学校发展的大事,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全力以赴、尽锐出战,为确保取得良好的评估结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姜治莹对做好迎评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重视“临阵磨枪”的环节。对照教育部评估指标要求做好“答卷”,逐项作答、逐项精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做好“精装修”和“细加工”。二是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各基地和学院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责任,组织好本基地的迎评工作,既要全面统筹协调,更要亲自上手把关,全力争取加分项。三是要强化“共荣共损”的思想。在迎评过程中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真正使基地成为学院发展的先锋,学院成为基地建设的后盾。四是要谋划“保持领先”的举措。在编制“十四五”相关规划中,突出文科重点基地的建设工作,尤其是相关学院的规划要把基地建设作为重要依托、重点任务、重中之重,定准指标、明确举措、保障落实。

张希在讲话中对各基地多年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各基地和相关学院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此次评估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基地深化改革,激发各项工作活力,全力做好迎接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将各基地建设成学校培育原创性成果的孵化器、国家高端智库的先行者、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的主力军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

张希深入分析了学校基地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基地建设和发展作重点部署。一是充分认识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各基地要站在学科最前沿,聚焦党和国家战略发展的迫切需求,明确基地发展新目标和定位,突出基地发展优势和特色;深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蕴含的重大理论问题,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着力推进新兴交叉学科研究,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处理好学科导向与问题导向的关系,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研究水平,产生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吉大特点的高质量成果,在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作出吉林大学应有的贡献。二是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一支高水平研究团队。基地和学院要打通研究队伍的组织壁垒,实现教师队伍合理流动、互相支撑。学校相关人才计划要向基地重点倾斜,加强基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选拔和培育,通过动态有序的进出机制,保障研究团队的创新活力,增强基地吸引力和辐射力。基地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积极吸纳优秀研究生、博士后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积极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通过开发新课程、撰写新教材等方式,在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在座谈会上,原副校长吴振武就基地建设和迎评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社会科学处处长姚毓春作基地自评组织工作报告。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王胜今,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王立新、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巍、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杜宴林、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政等分别介绍了基地建设工作情况。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东北亚研究院院长于潇、考古学院院长赵宾福、商学院院长张世伟、法学院院长何志鹏、经济学院院长李晓等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