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4月27日下午,由社会科学处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论坛(之四)在东荣大厦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的主题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兼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论坛由商学院副院长吕长江教授主持,主讲人是经济学院李晓教授和文学院许兆昌教授,评论人是行政学院的麻宝斌副教授和文学院的王剑副教授。\r\n理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本期论坛的中心议题,各位青年学者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就理论如何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发表了精彩而独到的见解。李晓教授首先发言,他从四个方面,即关于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社会科学的精神、学术规范与学术竞争等对论坛的主题进行了阐释,认为科学研究要做到超然和可信,要有独立性,要有健全而完备的学术竞争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许兆昌教授则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谈古论今地解释了“小康”的意义,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从事人文科学研究的学者应该贡献自己的智慧。\r\n之后,麻宝斌副教授和王剑副教授发表了评论,认为当前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最好时期,条件具备,环境优越,关键是怎样把形势与任务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作为青年学者,应尽教师的天职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和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经济学院的马春文博士、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中心的赵海月教授以及行政学院的张贤明教授也先后围绕主题谈了自己的见解。\r\n最后,社会科学处刘桂云处长从科研管理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认识,她说,本期论坛很精彩,大家的发言都很踊跃,青年论坛应该既讨论学术问题,又讨论现实问题。理论源于现实,也要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最好时机,青年学者们应该抓住机遇,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多研究现实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