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巍教授来我校作报告
\r\n10月9日下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教授在我校东荣大厦文学院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考古学”的学术报告。
\r\n在报告中,王巍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的总体发展状况,并着重介绍了近三十年来中国考古学在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首先,王巍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考古学逐渐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考古事业不断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地方考古机构纷纷建立,大专院校的考古系、考古或文博专业不断增加,中国考古学会不断发展壮大等;由于基础建设的开展,配合基建的考古工作成为考古发掘的主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拓展,国外的各种考古学理论和流派被陆续介绍到国内,与国外考古学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极大地开阔了中国考古学家的视野,拓宽了研究思路,对外合作调查发掘不断增加,中国考古学的成果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所了解和重视。此外,由于考古工作者普及考古知识的意识日益加强以及公众对考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然后,王巍教授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考古学研究的发展及取得的一系列优秀成果。这主要表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已基本建立;考古学的三大课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取得显著进展;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和阶段性变化的脉络已经逐步清晰。伴随着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对古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对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促进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考古学者的史学意识增强,以复原历史本来面目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透物见人”、“透物见社会”逐渐成为多数考古学家共同的研究理念。另外,王巍教授还介绍了一些学术重点和热点问题,例如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历史时期考古等研究的进展情况。最后,王巍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中国考古学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时期。中国正在由考古资源大国向考古研究大国扎扎实实地迈进。中国考古学的未来无限光明。
\r\n报告会由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办,是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之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主持了报告会。(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