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科研创新服务平台
社科动态

社科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分享科研体会 共释科研困惑——我校举办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

日期:2014-04-29 点击数: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于4月28日上午在中心校区匡亚明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论坛主题为“青年学者的科研体会与困惑”。论坛由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法学院何志鹏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王剑教授为本次论坛做了总结评论,社会科学处霍志刚处长对青年学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和解答。来自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单位的50余名青年学者参加了论坛。

何志鹏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青年学者间所进行的学科内或跨学科的交流应当是一种自动自觉的需求,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的平台,使大家能够相互交流自己在科研之路上的体会和困惑,相信在这里必将孕育出吉林大学未来的学术大师。他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得,他认为科研工作者自身的努力永远是无法替代的关键力量。

论坛上半段,文学院井中伟老师的发言围绕“跨学科交流”、“平衡教学与科研”等问题展开;哲学社会学院伍麟老师结合自身经验,阐述了“科学研究的四个阶段”;商学院刘海英老师提出“科学研究一定要时时努力,永远不能放松”;文学院李龙老师提出学术研究要“回归精典、积累内功”;古籍研究所朱红林老师谈到了“组建科研团队”和“科研时间分配”等问题;行政学院许玉镇老师发言中着重阐述了“科学研究国际化和本土化”、“学者的学术独立精神”;管理学院姜红老师谈到了“学术科研的拼搏精神”等问题。

论坛下半段,外语学院孙明丽老师结合自身情况,阐述了“科研的跨学科交叉”及“青年教师发表科研论文遇到的困惑”;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宏政老师就“如何提升科研境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等教育研究所李洪修老师谈到了“提升科研兴趣、打好科研基础”的问题;东北亚研究院杨东亮老师从“科研与生活”的角度进行了论述;行政学院殷冬水老师就“如何能快乐的做科研”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文学院宁欣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美国高校的科研状况。论坛现场气氛热烈,每一个话题都引起了在场青年学者的共鸣,激发了大家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

主题发言之后,王剑教授为论坛进行了总结评论。他在发言中指出,要扎扎实实地做科研,出真真正正的精品成果。做科研就是要沉浸在学术中,并为之快乐,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术质量。他指出:第一,青年学者一定要有自己固定的研究领域并不断去思考、积累和交流。第二,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长期耕耘和长久关注,才能出精品成果。第三,要交有益的朋友,不断开阔科学研究视野。第四,要善于把现实压力转化为科研动力,在艰难的环境中做科研、出精品成果。

论坛最后,霍志刚处长对青年学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与解答,他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大“科研团队组织机制”、“科研成果认定”、“青年教师论文发表”等问题的关注力度。他同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和服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去解决青年学者提出的问题,要“有回复”、“有表态”、“有声音”,要竭尽全力为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营造一个适宜的科研环境。今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会继续开展下去,并将以更广阔的视野、更贴近的视角来服务青年学者、服务文科科研。

(社会科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