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吉林大学理论思维讲习班五期、理论思维育成班在鼎新楼A752会议室举办主题研讨会,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教授、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鲍锋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东北亚学院徐博主持。学员们围绕邴正教授上次布置的问题“当今时代精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怎样贯彻到本学科研究之中?”,从自身科研教学工作出发,并结合所属学科特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凤文竹副教授认为,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改革,当下应积极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落实培养大国工匠等举措。商学与管理学院崔宏静副教授提出,当今时代精神的特点是技术创新支持下的持续性的新价值创造,时代精神需要反思今日的价值创造是否符合社会成员真正的内在诉求。行政学院张力伟副教授指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政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正当其时。考古学院任瑞波教授认为,当今时代精神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奋斗,二是创新。考古人必须要有艰苦奋斗的基本作风;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东北亚学院徐博教授探讨了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如何通过了解变革精神、新时代精神以及科学精神,建立国际问题与区域国别研究的新范式。哲学社会学院袁立国教授指出,“时代精神”一词是经由马克思的阐发而上升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标识性概念的,一方面将“时代精神”视为表达了时代进步方向的价值或观念;另一方面,则把“时代精神”的客观性的根据诉诸于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经济学院杨思莹副教授分享了自己对改革与创新的时代精神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所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珮瑶副教授认为,“单位制”是中国特有的制度模式,未来可以在中西理论的对话中反思单位研究并关注单位制模式变迁及其衍生问题的现实性。

邴正教授对每位学员的发言逐一做了细致点评和回应,肯定了学员们结合个人研究领域对于时代精神主要特点的不同理解。首先,他强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研究要有所创造、有所引领,必须坚持时代精神,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深入开展对前沿重大问题的探究。随后,他从哲学、历史、考古、文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角度阐释了在不同学术领域中如何追踪、挖掘前沿问题。最后,他指出,要努力优化学科生态、构筑学科优势、打破学科壁垒、强化学科会聚,做好跨学科综合性研究。
截至目前,理论思维讲习班五期已经进行了3次授课、3次学术研讨,为学员搭建了优质学术资源共享平台,营造了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以期进一步提升理论思维,创造出更多高质量、有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